本卷《国际文化和旅游市场报告》出版之际,全球仍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威胁之下,国际社会面临着剧烈变化和诸多不确定性。面对几十年来最为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国将会保持更高水平的开放。国际国内双循环,二者缺一不可。在这种大背景下,面向国际,对国际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
21世纪以来,国际文化市场总体上呈现出高增长趋势。但随着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全球经济受到巨大的影响,文化和旅游市场也未能幸免。演出、电影和旅游市场市值上半年遭遇断崖式的下跌,随着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整个文化产业和旅游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旅游为例,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年1—6月国际旅行需求大幅下降,国际游客人数减少4.4亿人次,与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5%。国际旅游业出口收入损失约为亿美元(约合3.1万元亿人民币),是年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期间同类损失的5倍左右。欧洲是全球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年上半年游客人数下降66%;美洲(下降55%)、非洲和中东(下降57%)也遭受了打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早的亚太地区受到的打击最大,在6个月的时间内游客人数下降了72%。但在危机中,网络视频、在线音乐和游戏产业出现了逆势生长。以游戏为例,年,全球游戏市场估计产生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9.3%。促成该数据增长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疫情期间的封城措施,这间接增强了人们对游戏的兴趣。总体来说,全球游戏市场的分销平台、组织类型和商业模式都在不断演进升级,加上5G等技术进步和分销渠道全球化的影响,游戏行业在很多细分市场进行着革新,例如游戏IP化推动着产业融合纵深发展,电竞与直播推动游戏服务产业链的拓展,移动游戏领域重度化程度加深与休闲趋势并举,云游戏、虚拟现实等创新游戏类型稳步发展。从总体上来看,数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文化市场的主流,并且今后还会得到强势增长。实时化、在线化、移动化、付费化、社交化和智能化将会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国外疫情形势依旧严峻,这对我国旅游产业以及对外外文化贸易和投资产生了多重影响。其中,旅游产业受到的疫情冲击最为严重,但对外文化贸易和投资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波动之后,逐渐向好。从年第四季度数据看,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顺差总额增幅同比达22.74%。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年9—11月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98亿美元,进口总额为36.62亿美元,贸易顺差为.36亿美元。
2.旅行服务进口下降导致服务贸易逆差收窄。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年9—11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0亿美元,出口额为.44亿美元,进口额为.46亿美元,贸易逆差为.02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年旅行服务进口额已经占据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50.08%,从体量上看,旅行服务是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类别。所以,年9—11月旅行服务进口的大幅度减少是导致同期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减少、进而导致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3.美国和东盟对我国文化产品进口依赖度增强。年9—11月,我国对美国以及东盟、欧盟三大主体的文化产品出口量实现总体增长。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年9—11月与年同期相比,我国对美国和东盟文化产品出口出现较大增幅,其中对美国文化产品出口增长额度为40.45亿美元,增幅高达66.52%,对东盟文化产品出口增长额度为8.33亿美元,增幅达到50.57%。对欧盟文化产品出口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下降额度不多,降幅仅为7.42%。由于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已经实现常规性运转,而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深陷疫情泥潭,生产处于半停滞状态,面对本国国内文化市场需求,增强对我国文化产品的进口依赖度是必然选择。
4.入境旅游颓势将持续。受疫情影响,许多国家纷纷关闭边境,国际大量航班实施减航停航,这导致了国际旅游受创严重。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估算,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旅游业损失1.2万亿—3.3万亿美元。其中,3.3万亿美元是按照假设全球旅游业中断12个月测算得到的,这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的4.2%。
5.疫情加快资本向数字文化产业集聚。第四季度我国经济已经全方位步入常规发展轨道。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