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
行政办公室都搬回了新主楼
让我一起穿越时空
来看一看首都师大·楼的故事
◆◆◆◆
在首都师大校园里
每一栋楼都记录下了你和它故事
首都师大·楼的故事
年在北京教师进修学院基础上筹建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前身),并以“北京师范学院专修班”名义招收第一届学生,校址暂借朝阳门外白家庄一所尚未使用的中学校舍。
(图为五六十年代校园全景)
年10月,根据市委指示,接受了规划外迁的河北北京师院的校园区(即今首都师大本部,地处阜成门外八里庄,今称西三环北路号。在建的教学楼4座(教1、2、3、4号楼)、饭厅兼礼堂1座、教职工宿舍9号楼(后拆除,改建学生公寓)1座。
校本部·主楼
年,在全院师生的努力下,校本部行政办公楼顺利竣工。年10月23日,在主楼后侧新建四层行政用房,年完工。年10月27日早8点20分,伴随了学校发展近60年的主行政楼拆除了。年8月8日,经过了4年的建设,学校新主楼完成完成建设,正式交付我校使用。
学校主楼主要是供学校各个行政办公部门进行使用。
校本部·第一教学楼
第一教学楼,又叫红旗楼,于年建成。建校初期,这栋楼里迎来了英语系、俄语系、地理系。
随着年主楼的拆迁重建,第一教学楼也进行了拆迁,并进行了重建。
校本部·第二教学楼
第二教学楼,又叫东风楼,于年建成。建校初期,这栋楼里迎来了历史系和中文系。年伴随着院系的调整,学校增加了一个院系——政教系,也在东风楼里学习。
随着年主楼的拆迁重建,第二教学楼也进行了拆迁,并进行了重建。
校本部·第三教学楼
第三教学楼,又叫跃进楼,于年建成。建校初期,这栋楼里迎来了数学系和物理系。
如今的第三教学楼,是物理系的所在地,当年物理系学生自己制作电视的教室,如今已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太赫兹实验室。
校本部·第四教学楼
第四教学楼,又叫胜利楼,于年建成。建校初期,这栋楼里迎来了化学系和生物系。
如今,第四教学楼主要为校本部公共课程教室。
校本部·图书馆
校本部图书馆前身为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室),始建于年。
年春,筹建北京师院时,即着手筹建图书室。年9月,图书室随临时院址迁至西郊八里庄,正式命名为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年新的馆舍动工修建,年竣工。馆舍面积为平方米,教师和学生开始有了条件稍好的借阅和学习场所。
60年代初,华北人米大学部分系科、北京工农师范学院、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等先后并入我院,调入部分人员及图书资料,图书馆初具规模。十年动乱期间,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但馆藏文献基本完整地保存下来。
年6月,图书馆扩建完成平方米的新楼,馆舍面积已达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校内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条件。
年,我校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次年,原北京师院分院图书馆并入。
年,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图书馆(原北京联合大学外师图书馆)并入。
校本部·运动场
校本部运动场起初是沙石地。年12月3日下2点,我校新田径运动场启用剪裁仪式隆重举行,运动场焕然一新,看台,朔胶跑道,在当时可谓是一流水平。如今,校本部运动场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经历了“冬季万米接力赛”,“大学生运动会”,“50周年校庆”等重大活动依旧熠熠生辉。
校本部·音美楼
从建校初期的音乐系、美术系到如今的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在这栋楼里培养了一代代的音乐、美术人才,也见证了首都师大60多年来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
校本部·实验楼/电教楼
年实验楼建成,年电教楼建成。
如今,实验楼为化学系、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的实验室;电教楼为教育技术系、燕都学院、文学院等专业实验室和教室,以及学校部分机关部处所在地(例如:数字校园建设中心)
校本部·大学生活动中心
在年以前位于首都师大校本部的学大生活动中心,是一栋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学校众多学生组织都在里面有“一席之地”无论是开会讨论,还是演出排练,大学生活动中心记录了众多幕后的故事。年10月25日,“老学活”正式拆除。新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于年9月2日通过竣工验收,而其中“豪华的”三层演播厅,也于年9月21日迎来了首秀——建校六十周年基础教育优秀校友表彰大会。
如今大学生活动中心依旧是学生社团的办公排练场所,以及学校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的所在地。
北一区
年4月25日,北一区迎来了开工奠基仪式。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为我校北一区奠基石培土,标志着我校北一区正是开工建设。
年8月31日,学校所有文科院系(除外语专业)搬入了北一区上课。
当时,中文系的盛军波同学在校报上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大四,你在北区还好吗》描写了北校区刚刚建成,校园里还在进行施工的场景,文章里还对于北一区的未来进行了想象。时光飞逝,如今,北一区已是风景如画,正如文章所言,北校区已经成为一块缀满绿荫的玉雕,成为了紫竹桥下一方别致的风景。
北一区·文科楼
北一区文科楼是北一区最早建成的教学楼,于年建成,建筑面积平方米。年8月31日,学校的所有文科院系搬入了这栋新建的教学楼上课。如今这栋楼里聚集着文科类院系:文学院、历史学院、政法学院、管理学院。
北一区·宿舍楼
北一区学生宿舍是年建成,第一批入住的学生是名97级的新生,他们来自政法系、管理系、历史系、数学系、中文系、教育系,并配套建好了食堂。
如今的学生宿舍,是文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政法学院的本科生的居住地。
北一·外语楼
北一区外语楼又称首都师范大学外语教育书院,是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助的,于年建成使用。年11月30日,时外国语学院和本部英语系千余名师生从白堆子校区和校本部搬迁至北一区外语楼,8点整,同学们准时做到了教室里,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
如今,外语楼里依旧进行着外语教学,从英语到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并与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增强了自身实力。
北一·图书馆
北一区图书馆于年5月8日开工建设,年7月31日如期完成工程验收。
如今,北一区图书馆馆馆藏主要有社会人文各科、自然科学和工具书等文献。设有中文图书借阅区、外文文献借阅室、中文新书、中文报刊阅览室、首都师范大学文库、古旧文献阅览室、网络阅览室、提存库。
北一区·国际文化大厦
年1月18日,国际文化大厦开工建设,年建成。
如今,国际文化大厦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来到首都师大在这学习、生活。
北二区
北二区的前身是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按照北京市院校调整计划,年7月9日,我校与北京工业大学进行了交接工作,从年9月开始,计算机系、成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等部门陆续迁入。
如今,北二区是信息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部分专业的所在地。
东一区
东一区俗称白堆子校区。年4月1日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整建制并入我校。直到年搬入北一外语楼之前,这里都是外国语学院的所在地。
如今,这里是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的所在地。
东二区
年原北京幼儿师范学院并入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学前教育学院。
良乡校区
年10月23日,在良乡高教园区,我校良乡校区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年9月,良乡校区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学生10级本科生。
如今,京疆学院和基础学部在良乡校区学习,虽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是良乡校区安静而又温馨的环境,适合同学们进行学习。
编后语
首都师范大学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相继建成了众多教学楼、办公楼。每一栋楼里都发生着属于您的故事,但是由于历史缘故,本次我们还有一部分楼的资料欠缺,在此我们真诚的希望您可以把您在首都师大任何一栋楼里发生的故事发给我们,一起来聊聊您在首都师大楼里发生的故事。
最后,我们也祝愿首都师大的明天越来越好。
最终解释权归首都师范大学官方白癜风治疗的有效医院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