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那些症状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587181.html
路遥早期作品《人生》,贾樟柯马云提笔封面,人生选择,无关对错
距离我看这本书早已经过去了一个年头,本来去年冬天每天窝在图书馆废寝忘食的书籍。寒假忘了一半,我发现书评这个东西,就是趁热打铁,读完写完第一感受,沉淀一段时间再写一次感受,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不建议学我,过去一年了,快把这本书忘了。)
其实,我最初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因为路遥这个人,《平凡的世界》作为巨著,也是去年大火的一年,几乎我的圈子人手一本《平凡的世界》。我很好奇,怎么都看这本书呢?我就不顺势而为,当我看到封面贾樟柯时,我动心了。因为当时的贾樟柯的《江湖儿女》热映,我对影视圈这一块的几位先驱特别敬重,甚至花几天时间重温贾科长的电影。
我把它买了回来,分量明显对于《平凡的世界》来说九牛一毛,没有那么厚,但意义重大,贾科长作为山西电影人的先驱,将山西在中国电影上留下足迹,而《人生》作为《平凡的世界》的先驱却被人遗忘,真是不应该。
在此,其实我想问一句各位读者有没有看过《蝴蝶效应》,早期我是看过的,所以在人生这本书中,非常有代入感。一件事情做错,未来跟着改变,电影是电影,导演喊卡可以重来,可《人生》是人生,高加林却没机会再走一程!
书中有俩条线,一个是感情线,一个是以高加林为故事中心的生活线。几年奋进,没考上大学的高加林回到农村教书,本就不情愿的高加林同落榜村支书的儿子走后门顶替了教师一席。他开始郁郁寡欢,不求上进,一日一位叫巧珍的姑娘走进他的生活,就这样,“有文化”与“无文化”的感情线诞生。
高加林被顶替后,心有不甘,终于马占胜也通过“走后门”的关系为他谋求的一份城里通信干事的工作,原本在城市上学的他有幸再次回到城市,家境虽然贫寒,可一身书香傲骨,话里行间都透露着城市的味道。就这样,他很习惯,可是没多久居住城市的同学黄亚萍与他有了新恋情(以前就仰慕加林的才华,才颇得好感。)
本身心存不平等恋爱关系顾忌的高加林,还在纠结如何与巧珍说,不料,在高加林进城几日内,巧珍思念,多次跑到城里寻找,可数次搜寻无果,无奈而归,每天拉粪的小胖转告转告巧珍,说加林早已有新恋人,巧珍家里安排说亲,想到自己地位与高加林差一个等级,泪别回乡,与高加林告一段落!
这边,黄亚萍出于贵门,其前男友张克南本是原来班级上倒数,却因家里有钱有势,在城里混的不错职位,其母不想看到穷小子高加林与这位黄花大闺女在一起,上报检举了其“走后门”的事。就这样,高加林从翻身没几天的城里人打回那个只能种地的“乡巴佬”!
一切回到起点。
高加林赔了夫人又折兵,失去了那个深爱他的巧珍,自己的职位不保回到乡下。当我快读完时,多么希望有个主角光环,让高加林死灰复燃,成为励志鸡汤,可是路遥就是路遥,如果这么写了,也就没有后继《平凡的世界》这篇巨著了。
巧珍深爱高加林,马栓深爱巧珍,马栓没有文化,但是他对巧珍的好,不是每天诵几首古诗就像能换来了,最后巧珍还是选择的婚姻舍去了爱情,如果巧珍一直在等高加林,“我觉得这是这本书里最大的慰藉了”好多网友如是言,其实我认为不可,如果高加林回到乡下与巧珍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那么这本书的感情线明显大于了生活线的,虽然双线缺一不可,那《人生》的主题何异于人生呢?
大部分读者读此书时,都会把自己代入一个角色,才能体验书中奥秘,真是情感和情绪,而书里大多笔墨也是高加林为主,其他人为辅,这也是路遥的巧妙之一,让读者代入感的体验出生于寒门,体验玩世不恭,“走后门”心怀远大理想,急功近利同时好高骛远的复杂人物形象!
我们能看出高加林渴望离开落后的农村,去城市里发展的野心,他期盼改变命运,说话谈吐间他不比张克南差,办事工作上也不拖泥带水。可是生活就是这样,不停的玩弄你,最后回到原点道出一句:平凡的世界!
这就像许多年轻人,喜欢在大城市打拼,顶着房贷,车贷也要挤在大城市,每一天都代表希望,回到乡村的人,成了父母的帮衬,一生看不到希望,又陷入迷茫。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不同于高加林,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的,大不了去城市深造,失败了没关系,机会得抓住。
人生选择,无关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