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跃兴
现在的社会上人人都想成功,都想找到成功的捷径……这可以说,真实地反映了当今青年人尤其是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职场新人,渴望顺利进入职场,激烈竞争,奋斗拼搏,荣耀升迁,实现成功梦想的愿望。
青年创业者也好,职场新人或是正在职场奋斗者也好,他们的这种职场心理和愿望,在图书出版市场上催生了一个重要的图书种类——职场图书。于是,职场图书,成为了图书出版界、读书界的重点、热点,为人们趋之若鹜。
图书出版社把职场图书作为重点策划、营销、推广的图书种类;图书市场把它看作是获取的巨大商机和利润;职场人把它看作是在职业生涯中走向成功的钥匙;奋斗、拼搏者把这类图书看作是进入职场的制胜指南、商界宝典;乃至一本被众职场人士热捧青睐的职场书籍可以引起一时的文化热点,成为社会大众的文化话题……
职场书籍,首先应该告诉人们一些什么道理?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增长智慧、才干,立足职场,获得成功。可以说,这是那些职场新鲜人,还是那些职场老手的共同的愿望,那么,怎样做才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有事业成功者总结经验说,职场上获取成功的“敲门砖”只有简简单单几个字——“天分、勤奋、本分”,其中尤其是“勤奋”。
有的资深职场培训师认为“职场上哪里来的什么捷径,最重要的无非是脚踏实地做事,恰如其分做人”。但是,目前图书市场上的一些职场图书,其内容导向却违背了这个在职场上的做人基本原则和职场价值标准,陷入了“职场权谋论”的泥淖。
翻阅一下《官规则:千年官场中的升迁厚黑学》、《职场陷阱》《Office办公室谋心机》、《提拔逆淘汰》等这类职场图书,其中所宣扬的职场思想、职场政治不免教人困惑。这些图书打着“励志”的名号,却专门探究和津津乐道职场上的勾心斗角之术,与教人在职场上努力打拼关系不大。
有的职场图书说,权力是催情药,权力是夺命符,权力是试金石。这是不分是非原则,盲目推崇职场上的一切权力,是对权、利无法掩盖的赤裸渴望与欲望。有的职场图书介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三分成绩七分水分,没有扶助措施,不会向外借力,不走捷径,就没有天才、人才、英雄、好汉、英杰,就只能怀才不遇,老死山中”。这给职场人灌输的是一种投机取巧、华而不实、只做表面文章、不需要脚踏实地精神的职场观念。
而有的职场图书,对于那些“有你能想到的非常手段,更有你意想不到的厚黑谋略”更是大张旗鼓地宣称,把在职场生存的诀窍和奥妙,归结为对教人厚颜无耻、寡廉鲜耻的厚黑学的灵活掌握和运用……
不能否认职场现实的残酷、冷漠、险恶,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有时为保全自身需要做出牺牲,甚至存在着丑陋的“潜规则”,但是,职场也是需要人性的友善、温暖、美好与助人的,也不能缺乏团队与合作精神。一本《职场陷阱》告诫白领们,“不要过分关心下属”,“小心那些只听不说的人”,甚至有的职场励志书说什么“如果走在人行道上被轿车溅上一身泥,就要下决心,以后开豪车溅别人一身泥”,这已经严重偏离了人的道德底线,颠覆了传统美德。
至于有的职场图书教育职场者“要面子,吃大亏”,“放弃无用的自尊”,“死缠烂打、六亲不认、装蒜到底”,则是竞相在价值观、道德观、人格观上“比狠”、“斗黑”,灌输“为了成功不择手段”的职场理念,而且这种理念已经逾越了人类道德和良知的底线。
人们不会怀疑职场类图书所创造的巨大的文化产业链,但我们也应该审慎看到一些职场文化图书,在向读者、在向职场人传达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是应该受到质疑的。
总之,这些职场图书所写的内容已经扭曲为:卓越的职场智慧变成了借用职场权术、心计教人奸诈的龌龊的阴谋论、权谋策略;高超的职场能力被代之于厚黑哲学运用;职场上的励志、成功之途变为对企图操纵、控制一切、把人当物看、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的“工具理性”主义的尊奉……无可怀疑,现在的一些职场图书的内容,已经可悲地发生了变味,那么,变味的职场图书该走向何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