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猛这本书访谈了11个人,送给对跨学科法

预备干部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法学的11种可能》序

作者

侯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的运作过程》作者,《碰撞:法律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译者

年12月,我们几个年轻学者商议成立“社科法学连线”。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对话”系列活动。通过对话了解学者的学术经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跨学科法律研究的前景,从而给对跨学科法律研究感兴趣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学生们)提供指引,并为记录中国法学留下历史印迹。

从年12月22日组织第一次对话开始,到年7月1日最后一次对话结束,这项活动前后持续近五年。我们集中对话了11位学者。他们各自的学术特色,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跨学科法律研究的不同旨趣。

苏力的研究极具争议性,并大大开拓了中国法学的话语空间。他的研究从早期集中于法律社会学,再到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现在则侧重于法律、历史与人文的研究,反映出他在学术上不断自我挑战,始终追问“什么是你的贡献”。

梁治平一直倡导法律的文化解释,这不仅打破了法律史原有的研究范式,而且其学术影响也溢出了法学界。他是在倡导文化自觉的立场上研究中国法律史,亦即通过反思历史来认识我们自己,也因此使得研究有了“历时性”的学术深度。

点击图片△收藏图书《法学的11种可能》编者

陈柏峰尤陈俊侯猛麦读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朱晓阳是一位人类学者,他的《小村故事》系列著作是国内公认的法律人类学代表性作品。法律人类学强调长期进行田野调查、参与观察和深刻描述,完全不同于对法律的规范研究,甚至会对在地生活予以同情式理解,从而对法治的宏大叙事保持了警惕和怀疑。白建军的学科专业为刑法学,也是国内做法律实证研究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他长期专注于发现事实的真相,强调“我发现”而非“我认为”,假设验证、数据统计成为他基本的分析工具。也因此,他实际上大大拓展了国内学术界法律定量研究的传统。朱景文的研究横跨法律社会学和比较法学,并将这两个领域加以融合,形成比较法社会学的研究特色。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huxingye.com/tshysy/14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