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去年,中国人多看了超过9000万本纸

每年的“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之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都会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今年也不例外。

根据18日公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年,中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比去年多了0.02本。具体而言,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4.65本,比去年多0.07本,而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比去年少0.05本。

换句话说,中国人去年多看了超过万本书,其中纸质书多看了超过万本,但电子书则少看了多万本。

虽然任何单位乘以中国的人口数量都是一个可观的数据,但我们还是要说,正因如此,这个可观数据的增量,就显得更可观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也顺便说了一下这个调查的工作方法和样本量。本次抽样调查样本城市为52个,覆盖了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效样本量为个,通过处理,可推及中国12.94亿人的阅读情况”,报告说。

在以往的报道里,好奇心曾经提及过目前图书市场的一些特点。比如焦虑感和学习欲望是中国人阅读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其中典型代表就是经管书的畅销,比如《从0到1》《创业维艰》等。

同时,除了这种学习型阅读,另一原因则可能是作为娱乐需求阅读的增加。中国人有着更多对于阅读书籍的娱乐需求,这类阅读要么是像鸡汤类的治愈类阅读,能减缓社会差距和发展带来的焦虑感;要么则是类型小说类的消遣式阅读,可以获得阅读的快感。

根据图书咨询公司开卷公布的年年度畅销排行榜,所谓治愈类书籍就占据了很多排名,其中包括《解忧杂货店》《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向着光亮那方》《好吗好的》等等。整个年,刘同、张嘉佳、大冰、卢思浩、张皓宸、苑子文、苑子豪等这些写治愈故事作者的作品都取得了很好的销量。另一大类上榜的则是《白夜行》、《三体》等类型文学。

另外,如果上述调查准确,中国电子书市场的确和美国、英国等市场殊途同归。

,去年英国实体书销量上涨4%,而电子书销量下降4%。,在美国,至少读过一本纸质书的人比看过电子书的人数多出一倍以上,分别为65%和28%,纸质书依然是美国的消费主流。据《卫报》报道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年美国人读书习惯调查报告称

欧美把这一变化归咎于电子书的价格优势减少,出版商进行了价格和版权控制等。更何况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依然无可取代。

不过在中国,手机阅读是个显而易见的趋势。

去年中国成年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高达66.1%,日均手机接触时长达74.4分钟,比去年多了12.19分钟。而且,这两项指标都保持了持续高增长,中国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在这些手机阅读人群中,城镇成年居民(75.7%)、男性成年居民(68.3%)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分别高于对应群体(农村成年居民为55.6%,女性成年居民为63.7%)。成年人中,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

在这些手机接触者中,用手机阅读的时长平均为47.13分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huxingye.com/tshyfx/17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