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显示,年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市场一改前两年负增长的态势,实现了3.26%的增长,那么年度中文图书馆配市场概况又如何呢?以下数据来源于卷藏所采样图书馆入藏的年及其以后出版的中文纸质图书数据。
1、市场成长:码洋同比增长1.82%公共馆采购明显下降
据卷藏数据监测系统统计,年馆配码洋合计13.4亿元,较年同期增长1.82%;全年参与馆配的品种达到88.04万种,同比增长3.21%。年单馆平均复本为2.7册/种,年下降至2.6册/种。当年馆配图书价格的提升拉动了整体馆配市场的增长,年单册图书平均价格为44.78元/册,同比提升了5.35%。(见表1)
整体高校馆馆配码洋同比增长近7%,其中以工程、独立院校为代表的高校馆增长幅度最大,成为拉动馆配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年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公共馆馆配首次出现负增长的一年,馆配码洋同比下降11.18%,在省级馆以及地级市馆普遍呈现低迷趋势的同时,县级市公共馆在年得到发展,馆配码洋同比增长近3%。从市场购买能力上来看,年高校馆采购图书平均价格为48.52元/册,相较于年同比上升6.54%;公共馆为36.42元/册,与年大致相当。(见图1)
2、新书地位:新书份额占比近4成品种贡献率有所下降
年参与馆配的新书品种共计13.4万种,占到全年馆配总品种的15.19%。从近三年(年~年)新书对馆配市场的贡献率来看,年馆配中当年版新书的码洋贡献率39.15%,首次不及上一年版图书的40.53%。比较近两年新书单品种馆配册数,年新书馆配册数为86.5册/种,不及年馆配新书的91.1册/种,侧面反映出单馆采购册数逐渐下降。(见图2、表2)
3、馆配结构:艺术经济增幅明显文学同比下降
年,整体市场细分类别格局与年同期变化不大,其中文学类图书码洋份额同比下降了0.16个百分点,但仍以16.01%的码洋份额居首位。TOP10类别中,增幅较为明显的为艺术类图书,码洋份额同比增加0.45个百分点;经济类居次席,码洋份额同比增长0.27个百分点,为整体市场贡献了11.80%的码洋份额。TOP10类别中,建筑科学类单册价格最高,为60.68元,其次是历史、地理类,单册价格为58.32元。同比来看,TOP10类别单册价格均有所上升,增幅最高的是艺术类,同比增长7.53%,价格增幅相对较低的是语言、文字类,建筑科学类,增幅不到3%。(见表3)
4、复本变化:低复本采购已成趋势1.5至2.0册馆数大增
年单馆采购复本集中在2.5~3.0册/种之间,此区间内馆配图书馆数比例为32.22%,相比去年图书馆数下降6.25个百分点。1.5~2.0册区间内的图书馆数比例占到了近两成,较去年同期对比上升了6.26个百分点,采购1.0~1.5册/种之间的图书馆数比例大致相当,均为6.5%左右,可见近两年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低复本(1.0~2.0册/种)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