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m.39.net/pf/bdfyy/
中国古代化学发端自什么时候,估计这一点会永远成为一个悬案了——因为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没有相关的记载。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中国古人一开始用火的时候,他就一定会见识到化学的巨大威力和作用。毕竟,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种,化学在分子、原子层面,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以及创造新物质——最后一点尤其关键,大概古人体会最深的就是这一点了,化学可以让原有的一种或几种东西变成新的东西,只要有新的物质被创造出来,那就一定意味着发生了化学变化了。
用火,就是古人与化学开始产生历史渊源的最早见证。一开始是利用天然火,然后是像“燧人氏”那样钻木取火。火的光和热可以用来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人类在使用火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用火来制造更为复杂的东西,比如制陶、比如金属冶炼。以后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时候,酿酒、制醋等“产业”也就开始出现,慢慢地越来越复杂——看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张子高先生编著的《中国化学史稿》,体会到的就是这样一种化学发展“脉络”。
对于化学的神秘之处,中国古人一定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怎样来利用化学为自己的生产、生活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服务,《中国化学史稿》也对此有着非常专业和科普的梳理。虽然这本书编著时间是年代初,字里行间不可避免要带有那个时代的不少印记,但“剔除”掉这些,剩下的“精华”,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化学发展史可谓非常重要和关键。所以《中国化学史稿》这本书的真正价值,正如张子高先生所言,足以“从它本身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进而“对我国化学史领域中存在已久的某些关键性问题,找出一个明显的线索和符合客观实际的答案”。确实如此。而且,随着考古的深入和新发现的不断涌现,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史,只会越来越明晰,由点及线及面,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究竟如何,首先从古人一开始用火的巨大意义和价值就可以看得出来,从后来制陶、制瓷、冶炼、炼丹、火药、造纸等,也都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近的“距离”,甚至很多化学成果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总而言之,即使是在今天,化学的发展也远远比数学、物理与人类日常生活的关系要紧密得多。所以,数理化三门中,倘若数学和物理学得不大好,那就能学多少算多少;化学还是要尽可能多的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因为很有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了。
回到《中国化学史稿》这本书本身,这本书以大量文献记载为依据,并加入对考古发现的现代检测,总体上对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把握非常到位,可谓内容翔实、条理清晰。不但化学专业人员会对这本书称赞有加,即使是一个“化学小白”,阅读和读懂本书大概也不至于遇到显而易见的困难。毕竟,张子高先生本身是一个文理会通、中西汇通、古今融通的“三通”自然科学家,也是著名的化学教育家,让《中国化学史稿》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对于他来说,即使不算是轻而易举,也应该相去不远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