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科普图书奖项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外典型科普图书奖项
(一)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RoyalSocietyScienceBooksPrize)是全球颇负盛名的科学图书奖,年由英国皇家学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主要用于奖励面向非专业人士和青少年传播科学的优秀科学图书。不同时期,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因赞助方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命名,如“安内特科学图书奖”、“温顿科学图书奖”、“洞察投资科学图书奖”等。
该奖项的评定分为两轮。第一轮由成年评审组评审并确定入围图书6本,第二轮由青少年评审组在入围名单基础上讨论评选出1本最终获奖图书。入围图书和最终获奖图书都有奖金奖励。—年,入围图书作者可获得英镑奖励,最终获奖者获得0英镑奖励,年开始,入围图书的作者可获得英镑奖励,最终获奖者获得0英镑奖励。
(二)美国科学促进会/斯巴鲁“科学图书与电影”优秀科学图书奖美国科学促进会/斯巴鲁“科学图书与电影”优秀科学图书奖(AAAS/SubaruSBFPrizeforExcellenceinScienceBooks)年由美国科学促进会设立,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阅读的高质量科学图书的创作与出版。
奖励图书分为四类:儿童科学图画书、中年级科学图书、青年科学图书、实践类科学图书。奖项的评审由评审组根据四类图书的共同标准以及四类图书的特定标准要求进行评定,每个类别评选出1本获奖的优秀图书。获奖作者可以得到一枚奖章和美元的奖励。该奖项得到斯巴鲁汽车公司的长期赞助。
(三)新西兰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新西兰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RoyalSocietyofNewZealandScienceBookPrize)于年由新西兰皇家学会设立,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鼓励新西兰的科普图书创作、出版和阅读。参评书籍类型包括科学新理论、科学哲学和历史、科学家传记及自传、实用科学指南和趣味科学知识集、科学小说、诗歌或话剧等。
该奖项的评选由评审委员会从所有参选书目中遴选5本图书入围,再从中评选出1本获奖图书。获奖作者可获得美元的现金奖励。奖金来自多个机构的赞助。
除以上典型的科普图书奖项外,国外(主要是美国)还有一些科学图书奖项,具体情况可参见表1。
表1其他科学图书奖项情况
二、国外科普图书奖项
的典型特征
一是设奖主体多为社会机构,并且注重结合本机构所属领域,突显特色,以繁荣本领域内的科普创作、加强公众对本领域的理解为要务。
以美国为例,科学促进会、物理学会、植物病理学会等都充分结合了自身发展需求来设置奖项,科学促进会的奖项设置即与计划密切关联。
二是获奖数量不贪多图全,注重奖项的品牌建设和持续发展。以上各类科普图书奖项,不论参评数量多大,最终获奖数量都不大,入围奖数量也进行控制,最终获奖数量大多为1项。同时,大部分奖项都是年度奖。这种优中选优的持续性的评奖方式,对于树立奖项品牌,提升奖项含金量,获得社会认同,促进奖项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是奖励形式多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且物质奖励多由民间资本(公司、基金会赞助等)提供。以上各类科普图书奖项,大多有现金奖励,有的额度还很高,对于科普创作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有益的激励。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奖项,已经成为国外科普图书奖励的常态,这些民间资本为科普图书奖励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经费支持。
三、对我国科普创作奖励的启示
我国的科普图书奖励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初成规模且取得了成效。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科普图书创作和出版的繁荣发展,乃至整个科普创作的繁荣与发展来说,上述研究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是鼓励设置分领域分层次的科普创作奖项,促进各学科各地域科普创作繁荣发展。
科普创作的繁荣发展需要依托科学领域的创作人才,就美国来看,各专业学会和研究机构结合本领域的学科发展,形成学会和研究机构层面的科学图书和科普创作奖,积极推进各学科的科普创作。我国也可以充分发挥各学会的资源优势,鼓励学会、协会设置本领域的科普创作奖项,调动会员的积极性,促进创作发展。
同时,结合国家级科普创作奖项,在各省市设置相应的科普创作奖项,形成多层次的科普创作奖励和发展格局,推动形成科普创作百花齐放遍地开花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是合理规划设奖数量,加强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可持续的科普创作奖项。
富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评奖,通常能够引领一个领域的发展潮流,正如“普利策奖”被称为全球新闻界的风向标。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在英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美国物理学会的科学传播奖在物理学科普创作领域也发挥着引领作用。要实现评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品牌建设尤为重要,尤其是获奖作品的社会认可度。
建议对我国科普创作奖项进行系统化设计,尤其是设奖数量要体现含金量,进行获奖数量的科学合理设置,同时还包括对奖项的分类设置、参评范围的合理规划和流程的严格把关等。
三是创造环境吸引民间资本注入科普创作,促进全社会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