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语文课标”第四学段的目标的阅读目标这样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阅读在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中是至关重要的,犹如每天的饭食,不可或缺,否则营养不良。但是,对于阅读的认识往往止步于此,只知道阅读的重要意义。然而,阅读的现状又如何呢?
一、只是动动嘴。比如,在家庭,在学校,往往都是这样:给孩子们说,你们要多读书,这样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才能提高,但是自己却不摸书的。或者,给孩子们买一堆书,扔一本书,说一声,你要认真读,就没有了下文。这种只有方向、只有命令,没有路径的粗疏阅读方法是大多数。主要原因还是家长或老师没有开发阅读课程的能力和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能力,这应该是许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软肋吧。
二、自己阅读经验的匮乏。我出生于贫穷的乡村,我的小学在一个破庙里,语文老师居然是一位初中未毕业的小姑娘,儿时的学习生活是在没有一本书籍的荒漠里混过的。为了“跳农门”,我在初中最后一年“卧薪尝胆”,终于考上了师范。从少年到青年,所读之书了了无几,即使在走向工作岗位到现在一阵恶补,也无法弥补在阅读敏感期所欠缺应有训练和应该拥有的阅读能力。儿时没有刻意练习,也没有人引导,也没有遭遇一本激发自己兴趣的童书,也没有从“长文挑战”到整本书阅读的过度,所以,阅读自动化能力形成很晚,以致于,现在阅读速度极慢,就如抽丝一般。在书中如蜗牛爬行,阅读能力也像得了侏儒症一般。语文教师的阅读能力不够,阅读量不够,导致阅读经验匮乏,去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就像一个水性极差的人去教孩子们游泳,结果可想而知。
三、开发阅读课程的内容只局限于书本的内容、情节、主题、人物性格等,书上一望所知,或非常肤浅的内容。比如在《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第二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写出每一章标题,并简要概括每章主要内容
2、梳理7-18章“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的航行路线(用一张大纸)
3、完成表格试比较“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和今天的“潜水艇”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问题都是针对文章内容设计的,都可以在书找到答案,没有什么价值,没有指向学生的审辨思维和研究性学习能力。
比如南明教育开放的《史记研读》课程,从经济、政治、地理、人物等角度来解读,比如第八、九次共读主题为:地理:如何用地图解析汉匈之战(上、下),第十、十一次共读主题为:经济:两千多年前,为何会出现通货膨胀?(上、下)
这两个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的差距不只是阅读能力的悬殊,最重要的是由于文本解读理论知识的欠缺,文本解读方法与工具的欠缺,课程知识的欠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能力的欠缺、专业知识的不扎实、学生认知水平与最近发展区(教育心理学)的模糊不清。这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困惑。
学习《整本书阅读》课程,绝不是读几本小说、童话、神话那么简单,也绝不是学到几个抽象的专业词汇。而是需要我们倾其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弥补自己的文本(整本书)的解读能力,掌握的专业课程知识和教学设计、科学把握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等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还要多读“整本书阅读”研究专家相关的书和大量的各种文学书籍。(草稿,未完)
年2月23日星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