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一本抗日書籍的汗和淚

點擊標題下藍字關注我們哦~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年。人生七十古來稀,70年可以沖擦掉很多歷史記憶。

抗日戰爭曾經是全中國4億5千萬人以至海外華僑的共同記憶,不光直接受影響的人刻骨銘心,他們的下一代也親聞長輩的苦難,而重視這段歷史。然而,內爭不斷之下,我們還沒有好好總結過這一段幾乎使中國亡國的史事。恐怕,這件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大事三甲,人民將會忘記。

日本侵華,中國損失巨大,為甚麼抗戰剛完,蔣介石就宣佈不向日本追討戰爭賠償呢?那純粹是仁者大量,抑還是政治的考慮呢?可憐,人民並不知道。

前一陣,收到出版界朋友的一封電郵:

「《山西大同萬人坑發掘記事》一書,我們已經出版了,也開了圖書首發式,特别想跟您分享。也特别遺憾,首發式之前沒能跟您聯繫上,您是推動這份資料出版最重要的出版人。」

大同萬人坑書影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這電郵不免使我唏噓再三,感觸淚下。

回想20年前,亦即抗戰五十周年時,中國大陸處在改革開放的動蕩期,在經濟上對日本的依賴仍深,一切有損中日關係的言論和材料,都不易出版。有一份有關日本侵華暴行的材料,是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正式發掘和檢測的,歷經近三十年,苦無出版的機會。山西是煤礦豐富的地方,而日本缺能源,因此山西在日本侵華時是重災區,許多人被抓去勞役挖煤,喪命者數以萬計。

文革時,紅衛兵破壞文物無數,卻促成這一件日軍暴行材料的正式發掘。當年,大同發現了日軍埋屍的萬人坑,紅衛兵聞說,要科學院和社會科學院搞考古及體質人類學的專家去發掘,不要埋首發掘帝王將相,要為人民服務。於是,距離抗戰勝利不過二十多年,而中國勞苦大眾的慘烈犧牲即得到嚴格調查和紀錄。還憑死者口袋中的線索,找到其中一個犧牲者的家人。據參與發掘而保存這份資料的王?(?讀序)先生說,死者的妻子手挽祭品,千里迢迢趕到大同拜祭,在那大講破除封建迷信的時代,紅衛兵卻沒有擋老奶奶,都站到一旁靜靜地看著她哭祭。

紅衛兵是人,有人的感情。科學家也是人,有人的恐懼。發掘幾萬乾屍的亂葬坑,讓一個發掘者精神崩潰致死,許多人受不了,不想再去,而王?先生再三去到大同,為發掘做保護,而且保留了較完整的資料。這雖然是工作,卻不見得人人做到,也不見得為人重視。

近三十年過去,王先生身患重病,憂心資料散失。當時香港商務印書館的總編輯陳萬雄先生與聞其事,決定出版。當年我經手執行,晚上為王先生錄音以作序言,並起題〈為了將來,歷史不應忘記〉。我不是個勇敢的人,種種努力,不過是憑一點良知和責任感。臨回港前一晚,在酒店昏黃的燈光下,我手抱大堆乾屍照片的照相冊,想到中國航機幾年來事故頻仍,有一年曾掉下五架飛機,不免擔心種種不祥,暗禱此行既是善事,會得到犧牲的英靈護佑。

王?先生後記手稿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就這樣,年《日偽時期煤礦坑的故事──山西煤礦萬人坑發掘記事》出版了,我們的文宣句是「科學發掘,鐵證如山」。在喧騰忙亂的香港,這是波瀾不驚的一樁事,但是我們保存了一份資料,做了力所能及的一件事。兩年後,王先生去世。

為了保存資料,王先生把資料冊捐給香港商務。出版之後,我想在香港找個博物館永久保存,但又怕會淹沒於無數藏品之中。年,我和陳萬雄先生都離開了香港商務,怕以後知道這段因緣的商務人漸少,因此與陳萬雄先生及王亞蓉老師(王?先生的工作搭檔)商量,盡快將資料捐給中國大陸的博物館,並承香港商務現任管理層慨允。這份資料終於完整無損,回到應該保存它的地方,並且再次出版,趕在中國政府隆重紀念抗戰的時候,讓許多人知道這材料,發揮它應有的影響。出版朋友說:

「在出版過程中,王?先生他們曾經做的那些工作,我都形成了编辑手記發佈到網絡上,網友的反響特别好,每篇編輯手記都有30多萬瀏覽量,也是因為網友的支持,我们又做了眾籌出版活動。现在終於没有那麼多的限制,可以光明正大出版了。我自己也很慶幸,年在王老師(按:王亞蓉老師)那裡聽你們提到這本書,我就一直惦念着,希望自己有幸做它的責編。」

每次30萬的瀏覽量,怎不讓我驚喜下淚?雖然,未知何故,香港商務的貢獻在新書裡減到很輕,捐贈者也變成社會科學院。唯勉以「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總求對得起歷史,對得起王先生的付託。

中日關係的起伏支配了抗日書出版的命途。甚麼時候,人民才是自己訊息的主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意確是危險甚至粗暴的大水。然而永遠由長官主宰,那怕有盱衡大局的父母官,也有令人民弱化、趨於低智之虞。而低智的人民,會製造更危險粗暴的民意,提高管理技巧,才是免於淹沒的正途。

為了將來,歷史不應忘記。是我們不應忘記歷史,還是歷史不會忘記我們的作為呢?歷史是人民的財產,請由人民擁有它。

這也是香港歷史、香港出版史的一頁,謹以所知識於此,雖然人民可能選擇忘記。

注:本文系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歡迎轉發,請註明來源。如果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請點右上角的省略號選擇「分享至朋友圈」或者「發送給朋友」讓更多人看到哦~:)關注我們先點擊下方的QRcode,然後點擊右上角的省略號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左邊二維碼關注橙新聞







































鐧界櫆椋庤鎬庝箞娌?
涔岄瞾鏈ㄩ綈鐧界櫆椋庝笓绉戝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345rhic.com/tstg/75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