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举办ldquo特藏文献的数字人

白癜风的相关知识 http://m.39.net/pf/a_4643023.html

在当今数字学术环境下,将数字人文理念与技术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特藏文献的激活与揭示,对于充分发挥文献资源优势,提高文献保障能力,支撑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开拓馆员专业视野,提高特藏文献的整理、开发和利用水平,4月14日上午,图书馆在第三教学楼室举行“特藏文献的数字人文应用”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大学图书馆朱本军副研究馆员、上海图书馆陈涛高级工程师主讲。讲座由王蕾副馆长主持,共60余名馆员参加。

讲座现场

朱本军副研究馆员以“基于古文献的数字人文研究与实验”为题,分享了其近年来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心得体会与实践经验。他从图书馆员视角对目前的数字人文项目进行了反思,认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而且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并阐述了“基于古文献的框架构想”。随后,以“时间的规范表达与编码系统研究与试验”及“古文献的分类体系与数据清洗”为例,详细介绍了在数字人文技术应用方面的实践。他指出图书馆面临“数据图书馆”发展趋势,应注重面向人文研究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资源及人才优势承担更多责任。

朱本军副研究馆员做报告

陈涛高级工程师围绕“语义技术下特藏文献的数字人文应用”,结合“数字方志集成平台”“上海图书馆历史人文大数据平台”“多维度图像智慧系统”等项目实践,系统介绍了数字人文平台建设的知识模型、整体架构以及技术体系。他将特藏文献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归纳为文本分析研究平台、图像分析研究平台与光谱分析研究平台三大类,将建设数字人文平台所需要的基础性技术总结为“LIBRA”,即关联数据、IIIF、大数据、RDF与人工智能技术。最后,他以“数字人文研究树”图片的形式生动阐释了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陈涛高级工程师做报告

近年来,我校图书馆在特藏文献的编目整理与数字化加工方面稳步推进,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在特藏文献的“人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此次讲座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数字人文的蓬勃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新机遇,完善对特藏文献的科学整理与开发,为师生提供更专业的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END—

撰写

薛玉

初审

韩宇

审核

王蕾

审核发布

何文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huxingye.com/tstg/13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