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与价值
关于“课程,图书与电影”的感受
众生皆苦,都希望有个解脱,青春短暂,多希望早日成名。至于依靠什么成名,也就各执一词了,就像价值投资也只是众多赚钱方法中的一种而已。旧时候的戏园子,学徒们都念叨着“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电影霸王别姬)学徒小赖子和小豆子挨打挨拍了,跑了,看了好角的戏,喜欢,又跑回来了,小豆子宁愿一声不吭声的挨打也要接着学,小赖子吃完糖葫芦,实在是怕,上吊自杀了。人性不同,选择也就不同了。
“价值投资”像是一件漂亮的的外衣,时不时会被不同的人披上。95年年初,富达麦哲伦基金中的42%是科技股,基金经理杰佛里号称基金志存高远,目标是几年之后的盈利,不过6个月之后出售了几乎所有的科技股。所谓的长期,经常只是一种说辞,和恋爱时候的“永远爱你”一样,有时只是一种礼貌。蓬勃发展的事物总是给人们带来信心,就像美国90年代的科技股和去年的比特币,中国10年的商品房和去年的AI一样。格雷勒姆说过:“根据物极必反的规律,投资者越看好股票的长期走势,他们短线出错的可能性就越高”。激情总会冷却,市场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公司是否会如期带来现金流,年美国股票总市值在30个月内下降了50.2%。我们也许觉得麦哲伦非常聪明的抛售了科技股票,也许觉得巴菲特非常智慧的选择不参与,那我们自己会如何选择呢?不同的老师和同学都提到过,如果抓住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即在合适的时机选对了行业),则赚钱的机会大增。这是多么正确的说法,合情合理,年之后有一代中国人就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年Firsthand基金经理认为科技股的超高估值是合理的,因为他们高速增长的潜力无限。但是年到年,诺基亚下跌了67%,Winstar下跌了99.9%。时至今日,科技全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时资本市场对科技公司的狂热似乎合情合理,但是抓住趋势并不一定拥有未来,还需要准群判断企业内在价值,理解自己投资价格所拥有的安全边际。亚马逊年的股价是$,泡沫破裂之后的年又重新回到这个价格,即使是贝索斯也很难否认这家公司在两个时点的业务内容,管理模式,运营方式都已经非常不同,企业内在价值自然不同,从而折射出的未来也就不同了。人也许无法比市场更聪明,但有的时候可以比市场更有效,当市场狂热众人追逐时,我们是否真的理解具体企业是由我们的能力圈所决定的。当我们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匆忙入场却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时,也许聪明的市场早就悄悄的布下了圈套,请君入瓮。有价值的企业更有发展,有才能的人会被重用,这似乎是一个小孩子都懂的常识,但是常识真的会被尊重么?霸王别姬的电影里,小豆子被张公公“照顾”之后,捡到了一个小孩子,带回戏园子养大,10几年后,小四(被捡到的小孩子)的师傅去世了,段小楼看到科班都散了小四还在罚跪就问:“何必还罚跪?”。小四回答:“师傅说了,要想成角就得自己成全自己”,20几年后,当程蝶衣对他说:“不要耍嘴皮子,唱戏靠真功夫真本事”。他回答:“您的话在旧社会我信,在新社会,我不信”。可见市场也会经常失灵,脱离具体社会环境谈价值是空谈,一味强调环境而忽略价值则是套利,如同电影中的小四,他自己最终也被时代所吞没。尊重价值是一种看似简单的选择,但其实并不容易。谈起拥抱趋势,联想集团想必是最被时代宠爱公司之一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其目前的股价和年时相差无几。雅虎在年股价曾经达到过$,而自此之后,它再也没有接近过这个价格的一半。美好的时代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红利,但我们只会记得那些成功的企业和成名的人,在“Stockforthelongrun”一书中,认为美国股票的收益高于其他资产,但却忽略了年开始存活下来的7家企业踩过了其他上千家企业的尸体,“胜者生存”蒙蔽了人们的双眼,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像麦哲伦或者巴菲特一样可以做出聪明或者智慧的选择?如果我们可以在市场中胜出,那么所依靠的优势是什么?如果无法真正的说服自己,那我们很可能就会成为那些不被记住的输家,或早或晚。
选择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的艺术造诣是让其穿越“军阀,抗日,民国,文革”的重要原因。我们希望时代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即使我们赶上美国股指从$38上涨到了$93(年-年)的黄金年代,而其中40%的年景却是负收益,因此我们如何强调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就都不过分了。在投资前,将企业的商业模式,内在价值,商业护城河,价格安全边际,都扎实的理解透,把握住,保住本金才能让投资越来越好,增加价值才能让人生立于不败之地!
注:课程是常劲老师,姜国华老师的“价值投资”,书是格雷勒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电影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剧照
亚马逊
联想集团
雅虎
SP(-)
与姜老师及同学
与常老师及小组队员
客座嘉宾
杜威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