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编著四库全书而惨遭销毁的书籍,也不

王家怀个人简历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runsizz/

清王朝虽然是满洲入主,但统治者对于汉族的传统文化却并不排斥,而且有意利用,入关以后便注意从民间征访遗书,顺治、康熙期间对拒收之书一般也不会采取禁毁,但是之后的高位者却并没有这样做,小编本次就来讲讲这禁书之例。

作为例外,顺治十六年曾听从给事中杨雍建的建议,禁毁被认为是“异端”的张自烈的《四书诸家辩》和《四书大全辩》。为了修明史,康熙四年诏命各省访求野史,特地宣布:“虽有忌讳之语,亦不治罪”。当时庄氏史案刚刚结束。高宗即位后,曾于乾隆六年传谕各省督抚,命留心采访儒学著作,随时进呈。这一次颁谕不过是虚设条文,高宗并不重视。督抚们则连敷衍应付也未必做到,数十年间访书所获甚微。

及至乾隆中叶,高宗自以为武功文治已有相当成就,他的统治风格也的确已经成熟,这时采访遗书之事才被异乎寻常地提到文治的首位。三十七年正月,高宗认认真真下了一道征收书籍诏,明确规定凡经史百家有用之书均在征集之列,并具体指示征集办法。然而历时半年多,各地仍无反应。十月传谕督促,各省督抚方才行动起来,陆续汇报采书情况,送上几部常见的书应付过去。眼看这次征收书籍活动就要流产,这时安徽学政朱筠的一份建议改变了局面。

这年十一月,朱筠上疏对征收书籍活动提出的四条建议,主要提到从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辑抄秘书、佚书。部帙达余卷的《永乐大典》是明成祖修文的产物,康熙以来就有人提出加以利用,学者全祖望还做过从中辑佚的初步尝试,获得可喜的成就。朱簧的建议顺势而发,大臣们奉命讨论后认为可以采纳,并拟定了具体实施办法。事事好大求全,总想在“稽古右文”方面做出惊天动地事业的高宗当即批准,决定把《永乐大典》辑之书与宫中藏书和各省采进之书汇编成一部空前的巨典。

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法分类,书名定为《四库全书》,隐隐有压倒《永乐大典》、超过《古今图书集成》的意图。三十八年二月,以军机大臣为总裁、翰林院官员任分校、包括众多办事人员的《四库全书》馆正式开张。许多省份相应设立采访遗书总局,县设支局。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在整理与保存古籍方面建树了不可抹杀的功绩。但是伴随征收书籍、修书过程的查缴禁书运动则起了相反的作用,其罪恶之大甚至被认为不能以功绩相抵。

康雍朝尚未有禁书事。雍正七年礼部侍郎钱以垲上疏请严文字之禁:“除经学、理学注疏及有关政治经济诸书外,其余私著家刻,或涉讽议时事者,已刻成版,即行劈毁,未刻藏稿,即行焚灭。其有限外不焚灭并藏匿刻本、抄本者,察出从重治罪。”世宗谕称其“识见部陋,似此弭谤之举,朕不为也”,“朕大笑而览之”査缴禁书运动是在《四库全书》开馆第二年开始的。开馆之初,高宗虽然想建“稽古右文”的不世之功,可是从开馆之前历时一年多的征收书籍情况看,他知道臣民未必会积极响应,因为文字狱的教训太深刻了。

于是在开馆的同时,高宗再次颁征收书籍之谕,特别劝说藏书之家消除顾虑,踊跃献书。谕中云劝说之余不忘威胁,无意中暗示征收书籍的另一目的,即查明书中“违碍之处”。谕中还吩咐督抚们采到书籍便陆续进呈,“不必先行检阅”。经过这番动说和威胁,各地终于积极行动起来,藏书丰富的江浙地区尤为踊跃,清廷对献书多的人家还给予奖励。至三十九年八月,各省进呈之书累计超过万种,征收书籍活动达到高潮,以后仍续有进呈。

据统计,自三十七年开始征收书籍以来的10年间,清廷共征得书籍余种。但从三十九年开始,征收书籍活动已演变成声势浩大的查缴禁书运动。四十八年以后,随着文字狱高潮的退去,查缴运动进入尾声,累计已有十多万部“违碍”书籍被毁灭。然而高宗仍不满足,他亲自动手,先后于五十二年、五十三年从“钦定”《四库全书》中查出李清《诸史异同录》、周亮工《读画录》等一批“违碍”书,传谕教训臣下不可松解。

五十三年五月,因安徽新近查缴了数十种禁书,又传谕责怪江苏、江西、浙江等省近期没有缴进禁书,训令督抚实心查办,务必“搜查净尽”。次年五月,高宗再次降谕申饬。五十八年十月,江西奏缴禁书10余种。这是各省历年奏缴的最后一批,历时19年的查缴禁书运动至此告终。嘉庆初年,仁宗采纳大学士朱珪的建议,放宽书禁,一些禁书得以重见天日,流传后世。

虽然这《四库全书》不仅囊括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知识和学术成就,而且还是中华文明集大成的工程,但是其中被销毁的更是不在少数,且因此事还为清朝的文字狱添了更多的枉死者,或许对于我们来说是值得庆幸的,但是对于那些枉死的人来说,或许就是一种不幸了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huxingye.com/tshyzx/17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