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在哪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4/8590007.html
行书七言联28×厘米×年81岁作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藏
浙江省文史馆和浙江图书馆收藏的马一浮书法作品、手稿、信札以及读书札记等作品文献近件,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一代儒宗”马一浮学问之外的艺术世界。选介的书法作品既有中堂对联、诗文简牍、亲友翰笺、手稿笔记、碑额题匾,或庄严恭敬,或率性随意,或抄录,或草稿,莫不敬诚谦抑,篇篇精绝,如坐春风。
行书临褚遂良帖横披39.1cm×.5cm年74岁作浙江图书馆藏
马一浮正处于碑帖融合大势的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书法承清末碑学之绪,南北兼收,碑帖互用,形成一股新的书法潮流。行草书继宋明之后,在经历了帖学糜弱、碑学严谨的曲折道路后,得到迅猛发展。其中章草沉寂一千年后重放光彩;钟鼎、石鼓成为热门;甲骨文得以出土并为书法家所发挥;正书推重韵度,各呈异趣;隶书和小篆沿清末之余波,以金石气相标榜,开拓书法艺术新领域。民国时期的书法家大都既受到严格的国学教育,又大量吸收西方文化,许多人留学日本,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参与政治变革和新文化运动,思想活跃,治学严谨,既有较深的传统功力,又具有很大的创造性。
马一浮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一浮的书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是这一时期代表书家之一。其书法各体兼擅,无不精粹。从传世作品的书体看,涉及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章草,其中又以行书、隶书、小篆为多。小篆以二李为师,隶书取法东汉诸刻,楷书脱胎欧、褚,行书根法二王,草书以章草为基调。
篆书六有斋匾额52.3cm×.4厘米年51岁作浙江图书馆藏
马一浮的书法表现了一位博学的学者所具备的态度,也是民国书法审美的共同取向,代表着一个时代书法的基本特征。正如他所说:“说理须是无一句无来历,作诗须是无一字无来历,学书须是无一笔无来历,方能入雅。大抵多识古法,取精用弘,自具变化,非定依傍古人,自然与古人合辙。当其得亦在笔墨之外,非资神悟亦难语此。”
正草隶篆四屏32cm×cm×4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