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早期阅读习惯,从翻书期的选书

清华妈妈辞职转行卖书月销万,注重培养孩子早期阅读能力

“被万人喜欢后,我放弃了高薪工作。”

马兰花原本是一家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毕业,拿着高薪、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如今,她已辞去高薪工作一年多,成为了一名内容创作者,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将自己精选出的育儿绘本分享给粉丝。

最近半年内,在马兰花直播间里,图书销售单数高达45.8万单。最多的时候,她的直播间里有1.3万人同时在线,在今年5月,单月商品交易总额甚至突破了万元。

我最初认识马兰花是从她的那条“清华妈妈告诉你不去幼儿园怎么办”,她将计就计带毛笋回家“治病”。后面她的内容更是点亮我当妈妈的智慧。

孩子不想学习是天性,让孩子主动学习妈妈的本事,生活中毛笋不不不,拒绝配合,她一定不着急,总是想出各种“脑洞大开”的方法。

比如毛笋不肯剪脚趾甲,她化身“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美甲工,告诉孩子做美甲可以在指甲上贴贴纸,轻松化解。

所有的育儿矛盾在她眼里,仿佛都不是事,教育真的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她的视频里有关于自己成长的总结,作为清华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她把学业的成功,归功于自律,而自律归功于父母有意识的培养。

在她小时候,母亲就告诉她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条理、懂先后,所以在马兰花读书时,每个假期,她都一定要在作业完成之后,才会安排剩余的假期生活。

当然,任何人的成长,都一定有所得,也有所缺。

成年后的马兰花常常遗憾,自己在幼年时期没有形成很好的阅读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她日后语文成绩的相对落后,存在着一定关系。所以对于自己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她格外重视。

马兰花回忆,在两个孩子出生后,家里的电视就几乎没打开过,每天她与丈夫都要花很长的时间,陪伴两个孩子一起读书,从英文绘本到中文读物,每一天,都从未落下。这一过程,她发挥了自己在清华读书时搜集与分析资料的能力,对市面上的许多儿童读物,她都进行了全面仔细地分析。

在她看来,幼年时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日后表达方式与思维逻辑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阅读这件事,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那是因为阅读能促进阅读者认知水平的提高,改变思维结构和模式。

但是机械、简单的阅读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建立在分享、思考、分析和输出基础上的阅读才是有效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mahaly)总结过这样一条规律,当人全情投入、全神贯注于某一项活动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充实感与幸福感。

他把这种似乎要汲取整个生命力的,精神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与感觉成为“心流”。

当阅读效能生成时,孩子就会慢慢进入阅读的状态,从表层走向深处,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短暂走向持久,产生阅读的“心流”。

阅读是要让孩子能够以各种形式的成果或方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而不是一味追求阅读的数量。只有当阅读充满快乐时,阅读者自然就会更投入。

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阅读的兴趣和愉悦感就是敲开阅读大门的金石。

我孩子十岁了,家里书没少买,有专门的书房,我自己喜欢读书,但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很少陪孩子阅读,可能也缺乏正确的方法。孩子现在对阅读没太多兴趣,看到整页的字就头疼,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很多家长很喜欢买书,囤书,就像松鼠收藏食物一样,不停地给孩子买书,同时又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只要孩子手里拿着一本书,阅读就自然就发生了,他们只要开始读,阅读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但是事实是,很多家长无法将“伪阅读”变成“真阅读”,将“短阅读”变成“长阅读”?这是儿童阅读中亟待思考的问题。

所以对于十岁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我有一个经验分享。

我也是很喜欢囤书,但是在孩子早期阅读培养没有做到位,所以当他一年级的时候,我买回一系列的图书摆满书架,摆满房间,他却置若罔闻。

玩玩具,和使用电子产品看起来非常轻松,而阅读需要耗费很多的脑力,孩子都愿意选择容易地做。自然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

不过即使他对阅读不感兴趣,但是经过学校教育的洗礼,他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我和我老公想通过陪伴,重新培养的兴趣。

所以暑假里,老公开始每天给他读《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这种情节性强的故事,不用孩子去看书,就是每天睡前他都和孩子一起谈论福尔摩斯的情节,孩子听得欲罢不能。

过几天之后跟孩子说,全都爸爸念不公平,他也得做点事。

于是换成每人念一段,维持个几天,然后又换成每个小篇章换一次。一阵子之后,孩子通常会觉得听爸妈念或者自己还得念出来,实在太慢又太麻烦,又想知道故事接下来怎么了,结果他干脆就自己看完了。然后就是一本接着一本。就这样,一系列46本的福尔摩斯,他看了一大半。

这个方法对于原本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如果只读一本,可能不会主动再继续,你得再努力个几本。先找些桥梁书读读,之后就可以找有续集的,再撑一下。之后只要供书就可以了,找些长篇连载或哈利波特、手斧男孩、甚至武侠小说之类的都没关系,孩子大概就可以一路看下去了。

但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是要“今早开始”,从小培养,因为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强势的感官,一旦你的孩子习惯电子产品的声光互动效果,你很难把他拉回来阅读。

趁着孩子小的时候,他的大脑还在快速建构的时候,要想办法把阅读的习惯,植入他大脑的架构里面,让他的大脑习惯阅读,喜欢阅读,熟悉阅读的处理,让他一天不阅读就觉得怪怪的,浑身不对经。

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今早开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如何尽早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呢?我总结有三点:

首先是尽早开始。

建议6到8个月宝宝大概可以坐在你腿上,稳稳地坐着,可以陪你看几分钟,就可以开始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介入最快速最有效,孩子也不会乱跑。

第二点,就是“每天读一点”

多也好少也好,一定要坚持。

一项行为在时间维度上不间断地重复累积,才会转化为内在的习惯。

如果哪一天不读书了,她自己就会感觉到少了什么。

第三点,阅读最好是“固定时间”

固定时间的共读时光,会让孩子每天有个生活的期待,知道时间到了,爸妈就会陪我说故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我这个小小孩儿人生的一部分,是天天都要做的,美好的,值得期待的事。

在孩子童年的0-6岁这段黄金时光,你要今早开始共读,而且每天在固定时间读一点,持之以恒的习惯就会建构在孩子的大脑里。

“翻书期”的共读技巧

当孩子可以坐在我们腿上就可以开始阅读。

6个月大怎么会阅读,又听不懂!

的确,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并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他们一开始拿到书会啃会撕,因为他们不知道书本和他们的咬咬胶有什么区别。

但是,慢慢地他们会发现树上有彩色的图案,这些图案好像跟日常生活里的东西一样,所以,他们开始知道,书可以看,并且还可以一页一页地翻,就会有不同的图案出现。

这就是孩子阅读的开始。

如果你坚持每天跟孩子共读一段时间,他就会发现:

“嗯,书和其他东西是不一样的,这个叫做书的东西一出现,爸爸妈妈就会把我抱在腿上,用和平常不一样的声音跟我说话,而且说得特别多,声音又好听。”

然后,这个叫做书的东西上面有很多吸引人的颜色和图片,这些东西真实的世界中也有,这就叫做“表征概念”。

一旦开始有这个概念,他就会去留意,去观察书中的图画和真实生活中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样的链接。

这时,他的书本概念就出来了,这是阅读启蒙很重要的第一步。

当孩子意识到书本与其他玩具有所不同,不再把它拿来撕扯咬,而是拿着书摇摇摆摆让你给他读,期待你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把书中的图和生活中的东西指给他看。

那么恭喜你,他们对书已经感兴趣了。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和孩子共读。和翻书期的小宝宝共读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三个原则:多感官投入,要有互动,多次重复。

第一个原则——多感官投入:

很多爸爸妈妈在最初和孩子共读的时候,就是自顾自地读,一点也不照顾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让孩子能够“听,看,摸,闻,操作”,能想得到的感官用上。

读一点就停下来让宝宝看一看,玩一玩,甚至唱歌,跳舞,让孩子用更多感官去感受书本的世界。

第二个原则——要有互动

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早期阅读中坚持不下来就是因为过度的期待,觉得透过动作,拟声词,等多感官的触动,宝宝就会配合我们演出完美的亲子共读大喜,其实这样的期待几乎不可能发生。

小宝宝的注意力短暂,对书也还不了解,可能听几句就开始挣扎,一本书听完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很大。

所以最开始的阅读,不要只是读书,要有互动,要有游戏,同时,不要过度期待。

他如果专心,你就多读两页,不专业也不要勉强,不要感到挫败,这些都很正常,把阅读当作小游戏,互动起来就好。

第三个原则——多次重复

如果陪孩子亲子共读过的爸爸妈妈,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买了一堆的书,孩子就是只爱某一页或者只爱某一本。

给孩子阅读不是讲很多很多的书,而是一本书讲了很多遍,这样才会熟悉,互动才出得来。

这就是孩子的需要。他们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熟悉书中的语句,熟悉语言的结构,熟悉当中的概念和连结。

所以不要觉得烦,陪着她一次次重复,当孩子听满足了,理解足了,他自然会让你换书的。

在最初的翻书期,在整个儿童阅读行为的早期,我们应该帮助宝宝发展“书本”的概念,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让宝宝认识书,爱上书。

亲子共读本就是一场骑鲸之旅:

亲子共读的第一个成果,是失败。但只要父母像辛勤的老农,沉默而无所求地翻动土壤那样翻动绘本,孩子们一定会从灵魂里开出热烈的花来呼应你。共读,归根到底不在“读”,书只是通往心灵的“途径”。

骑鲸之旅最重要的,是彼此怀着温柔的心共同寻找和经历。只要让孩子感觉到共读过程中的爱与被爱,让真与美降临在他们心田,让幻想王国在他们灵魂里扎根,那么哪怕仅仅读了一本书,这趟骑鲸之旅都是奇妙殊胜的。

“翻书期”的选书三原则在早期共读的时候,根据孩子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给孩子选择书本呢?

《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的故事》?都不是。

我们不可能给翻书期的孩子一味讲故事,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这不符合他们的生长特点。

早期阅读,我总结三个选书的建议:

第一,选择与小宝宝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书。

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把书本上的东西与现实中的东西相对应,发展出书的概念。

第二,可以选择互动性强的书。

现在的宝宝书设计得非常好,有翻翻书,洞洞书,声音书,还有香香书。

这样的书拿到孩子面前,孩子会觉得“哇,可以摸”!“哎呀,有声音”!引发孩子对书本的兴趣。

当孩子觉得书是个好玩的“玩具”时,他就会喜欢,对阅读这个事情建立好感。

第三,选择结实耐撕,安全无毒的书。

翻书期的宝宝,不可避免的要撕书咬书,要选择一些可以玩得纸板书,布书,塑料书,同时还要注意要安全无毒,这样宝宝放到嘴巴也比较安全。

给大家推荐一套几年前给大宝买的书——《语言激发翻翻书》,这套书是当时在大宝一岁半的时候买的,买的时候想的是激发他的语言能力,每本书都有不同的场景,逼得我陪他阅读的时候脑洞大开,就在这一读,一翻中大宝的语言能力明显比同龄人好。

他一开始会说话就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蹦,而是直接会句子,这套翻翻书还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他在开始说话起,就会使用“你,我,他”,很早就会用因果关系的词语,理解转折关系。

这套书是硬卡纸,知道两个双胞胎妹妹出生,也还保存得很好,两个妹妹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找出来放在一堆摇铃玩具当中给她们玩。

翻翻书里面有趣地翻翻,让每次亲子共读的时候,就像在表演一个节目,孩子们就像玩躲猫猫一样,不厌其烦地让我再来一次。

这套内容非常符合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同样让双胞胎姐妹语言能力发展迅速。

同时也是非常棒的亲子共读书本,我用它给孩子讲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在互动中,现在两岁的姐妹已经可以反过来给我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了。

婴儿一套语言激发翻翻书全4册0-3岁宝宝语言启蒙书精选月销量¥6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亲子共读是非常棒的亲子时光,通过亲子共读,父母和孩子会有很多精神层面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沟通与交流是优质高效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huxingye.com/tshyfx/17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