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妈妈辞职转行卖书月销万,注重培养孩子早期阅读能力
“被万人喜欢后,我放弃了高薪工作。”
马兰花原本是一家股权投资公司的投资经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毕业,拿着高薪、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如今,她已辞去高薪工作一年多,成为了一名内容创作者,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将自己精选出的育儿绘本分享给粉丝。
最近半年内,在马兰花直播间里,图书销售单数高达45.8万单。最多的时候,她的直播间里有1.3万人同时在线,在今年5月,单月商品交易总额甚至突破了万元。
我最初认识马兰花是从她的那条“清华妈妈告诉你不去幼儿园怎么办”,她将计就计带毛笋回家“治病”。后面她的内容更是点亮我当妈妈的智慧。
孩子不想学习是天性,让孩子主动学习妈妈的本事,生活中毛笋不不不,拒绝配合,她一定不着急,总是想出各种“脑洞大开”的方法。
比如毛笋不肯剪脚趾甲,她化身“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美甲工,告诉孩子做美甲可以在指甲上贴贴纸,轻松化解。
所有的育儿矛盾在她眼里,仿佛都不是事,教育真的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
她的视频里有关于自己成长的总结,作为清华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她把学业的成功,归功于自律,而自律归功于父母有意识的培养。
在她小时候,母亲就告诉她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条理、懂先后,所以在马兰花读书时,每个假期,她都一定要在作业完成之后,才会安排剩余的假期生活。
当然,任何人的成长,都一定有所得,也有所缺。
成年后的马兰花常常遗憾,自己在幼年时期没有形成很好的阅读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她日后语文成绩的相对落后,存在着一定关系。所以对于自己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她格外重视。
马兰花回忆,在两个孩子出生后,家里的电视就几乎没打开过,每天她与丈夫都要花很长的时间,陪伴两个孩子一起读书,从英文绘本到中文读物,每一天,都从未落下。这一过程,她发挥了自己在清华读书时搜集与分析资料的能力,对市面上的许多儿童读物,她都进行了全面仔细地分析。
在她看来,幼年时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日后表达方式与思维逻辑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这件事,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那是因为阅读能促进阅读者认知水平的提高,改变思维结构和模式。
但是机械、简单的阅读很难达到这个目的,只有建立在分享、思考、分析和输出基础上的阅读才是有效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利(mahaly)总结过这样一条规律,当人全情投入、全神贯注于某一项活动时,会有高度的兴奋感,充实感与幸福感。
他把这种似乎要汲取整个生命力的,精神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与感觉成为“心流”。
当阅读效能生成时,孩子就会慢慢进入阅读的状态,从表层走向深处,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短暂走向持久,产生阅读的“心流”。
阅读是要让孩子能够以各种形式的成果或方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而不是一味追求阅读的数量。只有当阅读充满快乐时,阅读者自然就会更投入。
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阅读的兴趣和愉悦感就是敲开阅读大门的金石。
我孩子十岁了,家里书没少买,有专门的书房,我自己喜欢读书,但因为工作忙等原因,很少陪孩子阅读,可能也缺乏正确的方法。孩子现在对阅读没太多兴趣,看到整页的字就头疼,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很多家长很喜欢买书,囤书,就像松鼠收藏食物一样,不停地给孩子买书,同时又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觉得只要孩子手里拿着一本书,阅读就自然就发生了,他们只要开始读,阅读能力自然就提升了。
但是事实是,很多家长无法将“伪阅读”变成“真阅读”,将“短阅读”变成“长阅读”?这是儿童阅读中亟待思考的问题。
所以对于十岁的孩子不喜欢阅读,我有一个经验分享。
我也是很喜欢囤书,但是在孩子早期阅读培养没有做到位,所以当他一年级的时候,我买回一系列的图书摆满书架,摆满房间,他却置若罔闻。
玩玩具,和使用电子产品看起来非常轻松,而阅读需要耗费很多的脑力,孩子都愿意选择容易地做。自然对阅读不是很感兴趣。
不过即使他对阅读不感兴趣,但是经过学校教育的洗礼,他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我和我老公想通过陪伴,重新培养的兴趣。
所以暑假里,老公开始每天给他读《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这种情节性强的故事,不用孩子去看书,就是每天睡前他都和孩子一起谈论福尔摩斯的情节,孩子听得欲罢不能。
过几天之后跟孩子说,全都爸爸念不公平,他也得做点事。
于是换成每人念一段,维持个几天,然后又换成每个小篇章换一次。一阵子之后,孩子通常会觉得听爸妈念或者自己还得念出来,实在太慢又太麻烦,又想知道故事接下来怎么了,结果他干脆就自己看完了。然后就是一本接着一本。就这样,一系列46本的福尔摩斯,他看了一大半。
这个方法对于原本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如果只读一本,可能不会主动再继续,你得再努力个几本。先找些桥梁书读读,之后就可以找有续集的,再撑一下。之后只要供书就可以了,找些长篇连载或哈利波特、手斧男孩、甚至武侠小说之类的都没关系,孩子大概就可以一路看下去了。
但是,阅读习惯的养成,还是要“今早开始”,从小培养,因为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最强势的感官,一旦你的孩子习惯电子产品的声光互动效果,你很难把他拉回来阅读。
趁着孩子小的时候,他的大脑还在快速建构的时候,要想办法把阅读的习惯,植入他大脑的架构里面,让他的大脑习惯阅读,喜欢阅读,熟悉阅读的处理,让他一天不阅读就觉得怪怪的,浑身不对经。
所以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今早开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如何尽早开始培养阅读习惯呢?我总结有三点:
首先是尽早开始。
建议6到8个月宝宝大概可以坐在你腿上,稳稳地坐着,可以陪你看几分钟,就可以开始了,因为这个时候的介入最快速最有效,孩子也不会乱跑。
第二点,就是“每天读一点”
多也好少也好,一定要坚持。
一项行为在时间维度上不间断地重复累积,才会转化为内在的习惯。
如果哪一天不读书了,她自己就会感觉到少了什么。
第三点,阅读最好是“固定时间”
固定时间的共读时光,会让孩子每天有个生活的期待,知道时间到了,爸妈就会陪我说故事,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我这个小小孩儿人生的一部分,是天天都要做的,美好的,值得期待的事。
在孩子童年的0-6岁这段黄金时光,你要今早开始共读,而且每天在固定时间读一点,持之以恒的习惯就会建构在孩子的大脑里。
“翻书期”的共读技巧当孩子可以坐在我们腿上就可以开始阅读。
6个月大怎么会阅读,又听不懂!
的确,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实并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他们一开始拿到书会啃会撕,因为他们不知道书本和他们的咬咬胶有什么区别。
但是,慢慢地他们会发现树上有彩色的图案,这些图案好像跟日常生活里的东西一样,所以,他们开始知道,书可以看,并且还可以一页一页地翻,就会有不同的图案出现。
这就是孩子阅读的开始。
如果你坚持每天跟孩子共读一段时间,他就会发现:
“嗯,书和其他东西是不一样的,这个叫做书的东西一出现,爸爸妈妈就会把我抱在腿上,用和平常不一样的声音跟我说话,而且说得特别多,声音又好听。”
然后,这个叫做书的东西上面有很多吸引人的颜色和图片,这些东西真实的世界中也有,这就叫做“表征概念”。
一旦开始有这个概念,他就会去留意,去观察书中的图画和真实生活中的东西到底有什么样的链接。
这时,他的书本概念就出来了,这是阅读启蒙很重要的第一步。
当孩子意识到书本与其他玩具有所不同,不再把它拿来撕扯咬,而是拿着书摇摇摆摆让你给他读,期待你给他讲书里的故事,把书中的图和生活中的东西指给他看。
那么恭喜你,他们对书已经感兴趣了。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和孩子共读。和翻书期的小宝宝共读的时候,我们要把握三个原则:多感官投入,要有互动,多次重复。第一个原则——多感官投入:
很多爸爸妈妈在最初和孩子共读的时候,就是自顾自地读,一点也不照顾孩子的感受。我们应该让孩子能够“听,看,摸,闻,操作”,能想得到的感官用上。读一点就停下来让宝宝看一看,玩一玩,甚至唱歌,跳舞,让孩子用更多感官去感受书本的世界。第二个原则——要有互动
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早期阅读中坚持不下来就是因为过度的期待,觉得透过动作,拟声词,等多感官的触动,宝宝就会配合我们演出完美的亲子共读大喜,其实这样的期待几乎不可能发生。小宝宝的注意力短暂,对书也还不了解,可能听几句就开始挣扎,一本书听完对于孩子来说难度很大。所以最开始的阅读,不要只是读书,要有互动,要有游戏,同时,不要过度期待。他如果专心,你就多读两页,不专业也不要勉强,不要感到挫败,这些都很正常,把阅读当作小游戏,互动起来就好。第三个原则——多次重复
如果陪孩子亲子共读过的爸爸妈妈,肯定有这样的经验,买了一堆的书,孩子就是只爱某一页或者只爱某一本。给孩子阅读不是讲很多很多的书,而是一本书讲了很多遍,这样才会熟悉,互动才出得来。这就是孩子的需要。他们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熟悉书中的语句,熟悉语言的结构,熟悉当中的概念和连结。所以不要觉得烦,陪着她一次次重复,当孩子听满足了,理解足了,他自然会让你换书的。在最初的翻书期,在整个儿童阅读行为的早期,我们应该帮助宝宝发展“书本”的概念,培养他们对书的兴趣,让宝宝认识书,爱上书。亲子共读本就是一场骑鲸之旅:亲子共读的第一个成果,是失败。但只要父母像辛勤的老农,沉默而无所求地翻动土壤那样翻动绘本,孩子们一定会从灵魂里开出热烈的花来呼应你。共读,归根到底不在“读”,书只是通往心灵的“途径”。
骑鲸之旅最重要的,是彼此怀着温柔的心共同寻找和经历。只要让孩子感觉到共读过程中的爱与被爱,让真与美降临在他们心田,让幻想王国在他们灵魂里扎根,那么哪怕仅仅读了一本书,这趟骑鲸之旅都是奇妙殊胜的。
“翻书期”的选书三原则在早期共读的时候,根据孩子的特点我们应该怎么给孩子选择书本呢?《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的故事》?都不是。我们不可能给翻书期的孩子一味讲故事,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这不符合他们的生长特点。早期阅读,我总结三个选书的建议:第一,选择与小宝宝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书。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把书本上的东西与现实中的东西相对应,发展出书的概念。第二,可以选择互动性强的书。现在的宝宝书设计得非常好,有翻翻书,洞洞书,声音书,还有香香书。这样的书拿到孩子面前,孩子会觉得“哇,可以摸”!“哎呀,有声音”!引发孩子对书本的兴趣。当孩子觉得书是个好玩的“玩具”时,他就会喜欢,对阅读这个事情建立好感。第三,选择结实耐撕,安全无毒的书。翻书期的宝宝,不可避免的要撕书咬书,要选择一些可以玩得纸板书,布书,塑料书,同时还要注意要安全无毒,这样宝宝放到嘴巴也比较安全。给大家推荐一套几年前给大宝买的书——《语言激发翻翻书》,这套书是当时在大宝一岁半的时候买的,买的时候想的是激发他的语言能力,每本书都有不同的场景,逼得我陪他阅读的时候脑洞大开,就在这一读,一翻中大宝的语言能力明显比同龄人好。他一开始会说话就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蹦,而是直接会句子,这套翻翻书还锻炼了他的思维能力,他在开始说话起,就会使用“你,我,他”,很早就会用因果关系的词语,理解转折关系。这套书是硬卡纸,知道两个双胞胎妹妹出生,也还保存得很好,两个妹妹六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找出来放在一堆摇铃玩具当中给她们玩。翻翻书里面有趣地翻翻,让每次亲子共读的时候,就像在表演一个节目,孩子们就像玩躲猫猫一样,不厌其烦地让我再来一次。这套内容非常符合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特点,同样让双胞胎姐妹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同时也是非常棒的亲子共读书本,我用它给孩子讲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在互动中,现在两岁的姐妹已经可以反过来给我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了。婴儿一套语言激发翻翻书全4册0-3岁宝宝语言启蒙书精选月销量¥68¥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亲子共读是非常棒的亲子时光,通过亲子共读,父母和孩子会有很多精神层面的沟通与交流,这样的沟通与交流是优质高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