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http://www.kstejiao.com/m/<
原创杜芸小花生网
花友
杜芸家很重视孩子的大语文启蒙,目前老大13岁,已经能高效背诵古诗文,也读过很多历史。今天,她复盘总结了娃这10年来的大语文进阶之路,包括34个好用的图书和方法,干货满满,可落地有效!一起来看!花友
杜芸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家有两男娃,老大Kevin13岁,老二Olive刚满3岁。二个娃相差的10年,也是我用心陪伴老大成长的10年。
我的育儿指导思想主要遵循两大原则
英文靠听(英文是表音文字),中文靠读(中文是象形字)
一切从兴趣出发,遵循孩子的心智发展
对于文史启蒙,我认为阅读和听力一样都是需要爬坡的,从简到难,一定是螺旋式的递增上去的,每一个阶段必须符合孩子的认知。
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父母获得优秀的教育资源实在是太轻松,而我认为正是因为资源太多,父母的责任才更加的重要。挑选适合自家娃的书籍、音频资源是父母需要研究和学习的。
在育儿这条道路上,我始终坚持:不盲目跟风,搞清楚底层思维,尽可能跟着最专业的老师学习。
01
学前:
从兴趣出发,尊重天性
0-3岁阶段
老大出生后,我买了一套《西游记》的手掌翻翻书,画风可爱,颜色鲜艳。当时倒没想过用这套书来启蒙,纯属无心插柳,但这套书作为西游记的人物的认知起了很大的帮助。
三岁左右,我们开始亲子共读四大名著的幼儿连环画,老大最喜欢的是《西游记》和《三国演义》。这套连环画读完了,幼儿对《西游记》和《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就很清晰了。
因为老大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实现英文听说自由的事情上,所以中文书主要是读这套四大名著,这套连环画天天翻,书都读的破破烂烂了,现在回头想想,觉得这样做也是对的,会很聚焦。
幼儿园阶段
阅读基础打好了,人物和故事情节清楚了,老大就开始了倾听者的陪伴时光。
老大每天除了睡觉,其余的时间复读机都是不离手的,两个倾听者,一个听中文,一个听英文~为啥要分开呢,因为放在一台机器里,那肯定是都听中文故事去了,哈哈哈!
娃幼儿园小班到中班主要听孙敬修版本的《西游记》、《少儿三国》、《石头记》、《名人故事》。为啥听他的版本?第一,孙爷爷是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第二,他的音频故事情节更符合3岁左右幼儿的认知。
幼儿园大班的进阶顺序
四大名著:《钱儿爸西游记》+《凯叔三国演义》
历史类:《林汉达讲历史》+《吴姐姐讲历史》
科学类启蒙:《神奇校车》+《法布尔昆虫记》+《小小牛顿》(书+音频)+《凯叔的神奇图书馆》
神话故事类:汉声的《中国最美童话》+《葫芦娃》,最喜欢的是《不一样的卡梅拉》
老大0-6岁期间我最重视的是英文启蒙和学习,其次是体育,结合他的兴趣我们周末的时间大都用于各类自然课程和博物馆打卡,一切从兴趣出发,尊重天性。
老大不喜欢认字,计算,所以就这样懵懵懂懂的送了文盲的他去了对口的公办小学。
预料到了开学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肯定会鸡飞狗跳的,所以我把工作按下了暂停键,每天下午娃2:30放学之后的时间全部陪伴他。
差不多3个月时间,拼音、计算等差距就追平了,识字量积累到可以自主阅读倒是花了一年的时间,但是我更加珍视1-2年级的亲子阅读时光,每一本一起共读的书我至今都能清楚的记起!
02
学后:
掌握有效的资源和方法
鸡娃的底层思维
幼升小的暑假里,我读了《朗读手册》
同时,我还听了王财贵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开学后很荣幸又听了很厉害的一个专家讲了高考的语文方向,这三件事对我这个理科生的影响非常大,于是我着手研究老大的文史启蒙接下来的该怎么做……
育儿是一场长跑,不着急一时的输赢。
自主学习神器:天天练
我是理科生,说实话语文该怎么学,我这个理科生之前还真是没有系统的思路。虽然有了底层思维以后,我把学好语文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但还是有点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这个时候有一个神器app:天天练进入了我的视野,其中的核心思全大语文简直给我推开了一扇窗。哇,原来语文可以这样学!
从初唐开始,我和娃开始了升级打怪兽的旅程,一年级开学的几个月挺难熬的,每天的休闲娱乐时光全靠它了!每天3集,每集课后的习题我们都一起认真阅读完成,一年的努力,我们全部过关,还二刷了一遍!
这是天天练给我们带来的收获
激发了孩子的国学兴趣。天天练里,每个诗人都被赋予了最独特的标签,朝代顺序也清晰了。每首诗词背后的故事也非常的吸引老大,开启了他继续探索的大门……古诗词的背诵的过程轻松又愉悦。
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法国文学里我们认识了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他实在是太牛了,娃非常非常的喜欢他。看完天天练以后,娃和我一起把他的所有的小说都读了一遍,这对于老大从低幼绘本过渡到文学读物起了很大的帮助……
校内作业认真落实
先介绍下我们娃班主任的背景,30年教龄,特级名师,去年还获得了功勋班主任的荣誉,是一位“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漂亮女老师,这句话是三年级儿子作文里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孩子的学校重国学,开学第一件事就是全班一起拜孔子点朱砂痣……
娃的学校有一个独特的教学环节:第一个月班主任全天坐班教学,所有的课都是他来上,不教授任何知识,而是和孩子们培养感情,了解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每天回家的路上,老大都会迫不及待地和我分享班主任新讲的绘本:有《花格子大象》,《青蛙弗洛格》,还有他最喜欢的《卡梅拉》,宫西达也的《恐龙》,还有《爱上鳄鱼的长颈鹿》……每一本绘本在老师的带读后,他都记得特别清楚,会和我分享每一个细节。
一个月下来,老大的中文阅读兴趣被彻底的激发了,每天晚上的阅读时间老师要求是30分钟,我们基本上是2个小时,我读累了就换爸爸上,每晚我们父母交替读书,一家人特别温馨,偶尔也会和同学妈妈一起讲故事。
总结一下一年级的小学时光,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三件事:阅读,背诵,仿写,至于我之前最担心的娃一字不识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诗文背诵(每天一个小时)
一年级上学期,娃的背诵顺序是《日有所诵》的一年级和二年级二册,一本唐诗85首。每天背诵《日有所诵》一个单元的五篇文章+一首唐诗。
复习阶段,我们要求整本书背完后要求一口气从第一首背到最后一首。二本书背完后,老大就脱盲了,在学校的阅读时间,他就可以自己看书了。接下来背诵的是《三字经》和《声律启蒙(学校精选版)》,版本内容略有删减。
一年级下册,娃主要背诵《少年儿童诗词启蒙》+《唐诗选(赖国全的育心系列)》+《千字文》...
老大背过的内容我都熟背,因为每天晚上要和他比赛谁先背好,背诵的时候我说上句他说下句,尽量让背诵这件事也更有乐趣一些!
几个月坚持后,老大的小脑袋就像开了机的新电脑,背诵的效率越来越高,有时候在学校里就背的差不多了。另外天天练对他背诵古诗词的帮助也很大,理解式记忆。
亲子阅读(每天2小时)
娃的班级有44个孩子,老师买了44本书,按照学号每周换一本,所以一年下来就有44本必读书,另外阅读的书就根据孩子自己的喜好自主安排的。
我记得《柳林风声》这本书我买过一个版本,翻译的简直读不下去了,后来去书店重新挑选了另外的翻译版本后,孩子爱不释手。
这件事情特别震撼我,所以给老大的每一本都是我精心挑选过才买的,推荐这本陈伯吹翻译的《绿野仙踪》,如果有读过的娃可以对比一下。
四大名著我们也在继续进阶,一年级看完了天天练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后面就直接进入了原著的阅读了。
科普类启蒙类,《酷虫学校》这套书简直让老大痴迷了,特别推荐!唯一的遗憾就是当时还没有出彩色漫画版。
历史书籍的进阶,我们一年级主要看《上下五千年》的漫画书+《林汉达的六本漫画》。
文章仿写
仿写,《日有所诵》在背诵的过程中,老师加入了仿写的任务,老大的这篇《日有所诵》的儿歌仿写,被后来班主任修改后发表了。
儿歌仿写还有个好处就是把拼音的押韵运用进去,让孩子不知不觉就明白了古诗词的押韵等……
仿写是写作启蒙的第一步,我们从儿歌仿写开始,后来升级为片段描写,在过度到写日记,孩子的写作很自然的就上去了。
我找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