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午后,中国中免突然闪崩,此后封死跌停板。
中国中免是世界上免税店类型最全、单一国家零售网点最多的免税运营商,也是全球第四大免税业务运营商。有数据显示,年中国中免占据国内免税市场82%的市场份额。
中国中免旗下拥有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的日上免税店以及三亚国际免税城等多家免税店。
年,海南省离岛免税政策不断加码,利好在海南拥有多家免税店的中国中免。业绩快报显示,年中国中免实现营收.18亿元,同比增长8.24%,归母净利润61.17亿元,同比增长32.07%。
出国购物受阻再加上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不断加码,让免税概念受到资本追捧。中国中免作为国内免税行业龙头,股价开始起飞。
年4月13日,中国中免收盘价为78.13元/股,今年2月18日,公司股价最高时达.78元/股,10个月左右涨幅达.8%。
作为机构重仓的股票,Wind显示,年报共有家基金持有中国中免约2.4亿股。按照开盘价和收盘价计算,今天这些基金总计浮亏65亿元。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67只产品,累计持有中国中免.42万股,是持股最多的基金公司。
按照单只基金持有量排名,持有公司股份最多的基金是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持有.59万股。该基金管理人刘彦春管理的6只产品,共持有中国中免.85万元。
(市界制图,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按照今日开盘价和收盘价计算,中国中免这只股票,给刘彦春管理的这6只基金带来7亿元浮亏。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几个猜测:
1、代购圈受到整治;
2、内地赴港将不用隔离;
3、一季度可能不及预期;
4、离岛免税开始价格战;
5、牌照准备发的更多
讨论的最多的是觉得一季度不及预期。营收.34亿元,归母净利润28.49亿元。
多亿的大白马,说崩就崩了,只能说明市场的钱和信心都有所不足了。也说明现在的市场背景下,很多企业的估值还是贵了。
对于股价跌停,中国中免是这样回应的,公司经营合规合法,并没有违规操作,所有应该按照市场规定向外界公布的信息均及时公布,并没有任何隐瞒。
但如果从长期竞争力来说,国内的免税行业在中免的眼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去年受益于我国经济的提前复苏与政策利好,同时海外受累于疫情影响严重,中国中免全年凭借.2亿元营收,已经超越Dufry、乐天等免税一哥,全球销售额跃升第一。
应该如何看待当下的中国中免呢?
01
免税之王
中国中免8年成立,由中国国旅集团有限公司中的旅行社、免税等业务及相关资产整体重组改制,联合华侨城集团共同发起成立。
最开始是定位旅游业,主要从事旅行社业务、免税业务及商业综合体投资开发业务,三条主线业务算是齐头并进。
其中旅行社业务由国旅总社负责,主要包含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签证服务、会展旅游等;免税业务由中免公司负责,主要包含烟酒、香化等;商业综合体投资开发业务由国旅投资公司负责经营。
免税业务的突进应该是年开始。
年3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的公告》,4月海南开始试点,成为继冲绳、济州、马祖、金门后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的区域。公司抓住政策利好的机会,于年开设三亚市内免税店,于年参与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城的建设,在年公司完成了非公开增发,主要募集得资金用于免税城建设。年三亚国际免税城正式开业,同年12月公司海外第一家市内免税店在柬埔寨开业。
年开始,公司加强了免税行业内的并购和收购。
年公司收购了日上免税行(中国)51%的股权,并且参与投资三亚海棠湾河心岛项目。年对日上免税行(上海)51%的股权并购,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浦东机场的免税业务,同年竞拍得海口市的国有建设用地并开始筹备建设海口市国际免税城。
年以后开始聚焦免税。
年,公司正式剥离国旅总社的旅行社业务,并重启了国内多个城市的市内免税店。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公司不仅收购了海南省免税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并且把证券简称变更为“中国中免”,
合计海免收入后,中免市占率达到91%,远超国内其他运营商。稳稳坐上免税之王的王座。
02
免税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
大家买东西看重的无非就是物美和价廉。如果是相同的东西,自然是哪里更实惠就去哪里买。免税行业的优势在于此,由于免去了进口环节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免税商品具有明显价格优势,同时还保证正品。
根据申港证券的计算,免税商品通过减免2-3项税种,整体能创造至少20%以上的价格优势。
这种模式不好说作弊吧,但确实是政策BUFF加持,并且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我国免税业务的商业模式是拥有免税经营牌照的公司直接向品牌方采购免税商品后,利用特许经营权销售利润较高的高端商品,免去许多中间环节从而降低中间成本,达到促进消费回流的目的。
世界免税协会数据显示,年,中国人消费了全球免税品的40%,其中境外购买免税品整体规模超亿元。
韩国成为全球免税品销售第一大国靠的就是中国人的消费,很多人甚至特意飞到韩国去shopping。据韩国关税厅,年中国人在韩免税店消费额为亿元,占韩国免税销售额的73.4%。
如果能把大部分海外免税消费拉回国内,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消费数字,并且还能带动相关旅游业的发展。
所以免税行业基本针对的都是旅客,在渠道上大多在出入关口,如机场,边境,邮轮等,分为出入境和离岛两种业态,也有市内免税店,但需要特定牌照。从全球免税业零售渠道分布来看,机场渠道占比最大,为55.4%,其次是市内、离岛渠道,占比38.6%,飞机、邮轮渠道占比分别为3.4%和2.6%。
免税商品基本上都是税费比较高的品种,这样竞争力也更强。免税商品品类主要包括烟草制品、葡萄酒及烈酒、香水化妆品、时尚品及配件、腕表珠宝及高级书写工具、糖果及食品、旅行用品及其他等七大类型。
目前来说,国内的免税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瑞典研究机构GenerationResearch发布数据,年预测全球免税及旅游零售销售规模为亿美元(约亿元)。而年,中国免税业销售额仅为亿元左右,占全球免税及旅游零售销售规模不到10%。根据申港证券测算年免税市场空间大约在-亿元之间。
03
牌照松绑?
免税行业具有较高进入壁垒,需要有牌照资质。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发放经营牌照,获得免税品经营资质须经财政部、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的审核批准,牌照具有稀缺性,获取难度很大。
目前中国仅有十张免税牌照,而中国中免拥有三张,分别是中免集团、日上免税行、海南免税。其他七张为深圳免税、珠海免税、中出服免税、中侨免税、王府井、海旅投和海南发展,这七家公司虽都具有免税牌照,但各自的免税牌照所允许的经营区域并不相同。其中,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免税业务的牌照运营商只有中免和中出服免税。
但年起,免税牌照逐渐放开。年6月,王府井获得免税经营资质后,7月有12家公司陆续宣布已提交免税经营资质申请,其中多为区域型零售百货公司。还有前段时间,罗湖拟建设免税城,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免税经营资质,都是牌照松绑的表现。
过去免税行业靠稀缺的牌照资质躺赚,那现在这种牌照资质放开的趋势下,中国中免是否会面临更大的竞争,优势衰弱呢?这可能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04
曾经的白马股能否顶的住市场的考验?
2月18日达到股价顶点之后,开始呈现下跌态势。中国中免作为年的白马股,飞得更高,摔得更惨。中国中免由于前期增速太快,股价涨幅受资本运作,价格远远超过其市场实际价值。当市场局势发生变化之后,资本立刻表现出自己的态度,股价跌停,足见形势已经开始变得严峻起来。
业内人士称,海南自贸区的免税政策今年正式开始实行。得益于政策红利,竞争者越来越多,中国中免之前在免税市场独霸一方,而现在随着挑战者越来越多,霸主地位开始动摇。春节的氛围还没过去,海南就有多家免税店诞生,海南免税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在此背景下,中国中免的垄断格局开始被打破。
如今,股价下跌,除了因为公司利润增加没有达到市场预期之外,还可能与中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中免去年得益于市场红利,其股价严重溢价。如今,红利开始慢慢消失,资本回归理性,其股价也因此慢慢回归到理性状态。
其实凡事要从两面看待,股价跌停并不完全是坏事,这其实是对于优质企业的重要考验。当红利消失之后,中国中免如何维持其业绩和利润的进一步增长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只有在大风大浪中屹立不倒,拥有自己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重回高峰。中国中免接下来能否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商务合作:邮箱:peng.wangshlf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