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美丽的校园里,风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天空也格外的蓝。图书馆的倒影在水中,娉娉婷婷、清清浅浅、翩跹而至。俯身、低眉、凝眸,把一瞬过成一生。好书帮你捡拾岁月的意义,填满生命的空隙。
尺素缥缃,书翰文牍。书既是世代传承的载体,也是千百年来被人珍视的文化财富。时光斑驳了书的容颜,却磨灭不了书中的智慧。图书流通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原因“受了点伤”,那么受伤的书都去哪了?
在图书馆里有这么一方小小的天地里,京派绝技“珠联璧合”,蜀派绝技“借尸还魂”,杨派苏派“浴火重生”,津派的绝技是“千波刀”……细读文献修复的历史,精彩绝不亚于武侠小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小的世界吧。
这是一个坐落于图书馆的“秘密基地”,常去图书馆的人也未必知道。一本本残破的书籍送进来,经过一双神奇“魔术手”的整修,要不了多久,这些书就又获得了新生,重新回到读者的手中。
一个普通的工作台,一台静置在角落的机器,一摞摞残破的书刊。这还有个抽屉,好似一个小小的宝库,里面满满当当陈列着各类修复工具,针、线、笔、尺、剪刀、镊子等各种型号一字排开。在这里,他是个身怀一技之长的普通人。
过去的修复工作是纯手工的,现在倒是有了机器。但日常修复还是以手工修复为主,宝贵经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设备所能替代的。
修复书籍是个精细活,有时耗上一天时间也修不了多少,修完还要晾干、压平、装订。每修复好一本书就像治愈了一个病人。浆糊的稀稠、保存方式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修复的质量。装订书籍也是有讲究的,装订缝线需要的是娴熟的技巧和持久的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一项一辈子也做不完的工作。
医人者可救人,医书者可泽人。在科院,有这么一份工作小心修补与完善,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匠心深蕴却耐得住寂寞的,值得尊敬。我们要爱护我们的每一本图书。
每一份耐心都需要肃然起敬,
每一本图书都需要珍惜爱护。
书卷华,青春香。
清代文人涨潮说:“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善游山水者,无之而非山水: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
在这读书的好时节,手捧一本书,细细品读,沉浸于书的世界里,是不是别有一番意味?
责任编辑
赵俊鸽郑梦林
统筹策划
陈富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