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译林出版社“经典译林”销售十亿庆典暨重点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著名作家、清华大学文学院教授格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著名翻译家、《世界文学》主编高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江涛,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总编辑袁楠,副社长吴立中,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代表、三十余家媒体齐聚一堂,共贺“经典译林”销售码洋超10亿。
四川文轩等十几家单位分获“金牌经销商”“金牌门店”等奖项。在大会上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还揭晓了“译林年度好书”“重点新书”,经过专家媒体提名,读者票选,综合考虑各类榜单,《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等好书脱颖而出。
译林年度好书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中宣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豆瓣年度传记·人物好书
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从樊先生身上看到的是几代莫高窟人,为了敦煌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在不断地坚守、奉献,不断地进取。当我们从这本书中去领略樊先生风采的时候,我们也看到了几代莫高窟人以不同的方式来守护着这样一本珍贵的人类的文化遗产。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
敦煌本纪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奖
《敦煌本纪》选择了敦煌这一空间上连接东部与西部、时间上贯通古代与现代的独特地理坐标,在时空转型的缝隙里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宏大的写作中国故事的视野,通过一群英雄儿女的悲欢离合,找寻出民族文明生生不息伟力的重要来源,它重申了当代长篇小说的尊严与威严。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令人百感交集、令人神往的大书。
——李敬泽
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
囊括了无穷无尽的鲜活故事和天才思想,闪耀着20世纪无数发现的激动之情。彼得·沃森以精准、优雅的笔锋记录下几乎所有学科中重要思想家的闪光之处。正是通过他的笔触,考古学、历史和经济学变得如诗歌、音乐和天体理论一般美妙动人。沃森旺盛的求知欲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他穷尽一切的胃口一定会感染读者,促使他们追寻更多的知识。
——《泰晤士报》
新药的故事
这是一本讲述科学研究的书,但是它又不限于科技本身,而是真诚、富有感染力地表述了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本书讲述了许多科学的史实和知识,但是并不艰深难读,也不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我打开这本书,浏览了开头的几行文字,就禁不住被深深吸引,很想一口气读下去。我想,这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自身的创新实践和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他的文字素养。他能够用生动、洗练的笔触,在清晰交代科技内容的同时,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甚至包括人生的感悟,使内容有血有肉,也使文字具备了一种隽永的风格。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
南京传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
《南京传》自由穿越于现实和历史,将学养注入饱满结实的文字肌理,秉持文化与平民的双重视角,兼具文学的审美畅达与历史的考究严谨,以文人之风度和汉语之雅致重现一座城市的辉煌,以极大的耐心和宏阔的视野重温一个民族的文化脉络,检点这块既老又新的土地多灾多难却生生不息的生存密码,是中国当代文学城与人缔结精神密约的典范。
——《收获》文学排行榜授奖词
犹太人与词语
《犹太人与词语》让我看到了一种传承。所有的苦难,所有的思想,所有关于世界的思考都可以通过文字形式,通过美的形式传达出来。
——著名作家梁鸿
发条橙(未删节版·全新译本)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年度影响力图书
(第三季)
《发条橙》(无论是书还是电影)甚至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就是改造和限制带来的善,非常残忍。我的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书名,就基于《发条橙》里青年无聊时的自问。
——作家阿乙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第二届“中国自然好书奖”入围奖
对于自然,有一种奇妙的敬畏感和庄严感……蒂尔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可能是美国最好的博物学家……他强大的写作能力给予了这本书色彩和深度。我阅读了他所有的作品,但这一部绝对是他最好的作品。那些照片简直是无与伦比。
——《伯明翰邮报》
伯林文集
《概念与范畴》《观念的力量》
《浪漫主义的根源》《伯林传》
《伯林书信集·卷二》
以赛亚·伯林是……一位谈话高手。读者会在字里行间看到他一如既往的风格:洋溢着谐趣、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
——《经济学人》
马克思主义、浪漫主义、自由和犹太复国主义,伯林对这些迥然不同的观念的论述都包含在这部精彩的文集中……观念不再仅仅是观念,没有人能像伯林这样,将它们光辉或不那么光辉的历史,都抽丝剥茧地写出来。
——尼古拉斯·费恩《星期日独立报》
绝色:中国人的色彩美学
《绝色》这本书,是一本小书,是可以随时随地揣在口袋里边走边读的那种,诙谐有趣却又丰富扎实,它并不仅仅只是简述中国色彩的口袋书,其中更是有着深刻的、关乎传统关照下的思想与观念思考,更涉及了:什么才是中国人真正的色彩美学。在这样的书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一个学人的眼界,中国色彩,并不仅仅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陈彦青
鸟类的天赋
作者描绘的动人故事,展示了鸟类行为学研究的一些经典模式物种及对应的科学工作。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体现了过去20年中相关领域的重要进展,例如对鸟类大脑结构的重新修订、对鸟类鸣唱机制的研究、群体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在全基因组水平研究鸟类天赋的机理等。这也使得作者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系统性地从鸟类的认知、自我意识、学习、社会行为、审美、适应新环境、时间空间记忆等多维度介绍鸟类的天赋。在具体讨论每个个例时,作者文字风趣而表述严谨,并且引经据典。这是因为作者直接与从事研究的一线学者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从本书注释所列出的文献和作者致谢的学者名单中,可以看出作者为本书做足了功课。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刘阳
呼吸
豆瓣年度高分图书第一名
他的作品在我读来总带一种像是毛边的圣光,不是溢美,大概是人文主义的加持吧,总觉得既思辨,又温暖。
——书评人伊夏
活动现场速递高兴(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世界文学》主编)“经典译林”让我们感受到诗意和光泽
此时此刻,我们实际上是在见证一个奇迹,文学奇迹,译介奇迹,出版奇迹。“经典译林”销售十亿,这是我在新年伊始听到的最温暖美好、最激动人心的消息。出版,同译介一样,同写作一样,同世上许多事情一样,有有效和无效之分。有效出版就是凭借高尚品质赢得读者,感动读者,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引导读者,并产生广泛而又深远影响的出版行为,或者更准确地说,出版事业。而深入人心的“经典译林”就是一种堪称典范的有效出版。我想,这是一家有理想有追求的出版社全面的胜利,既是决策的胜利、译介的胜利、编辑的胜利,也是宣传推广的胜利、发行销售的胜利,是整体协调合作的胜利,是几代人长期积累和坚持的胜利。我是译林的忠实读者。阅读译林,阅读“经典译林”,已成为我阅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卡尔维诺谈论经典那段同样经典的话一直深得我心:“这种作品有一种特殊效力,就是它本身可能会被忘记,却把种子留在我们身上。”对于译林,除了敬意,我还怀有感激,无尽的感激。细细想想,“经典译林”让我们在生活的缝隙中感受到诗意和光泽。樊锦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如果没有译林出版社,这本书也出不来
从译林出版社的领导到编辑到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都在为了《我心归处是敦煌》而努力,在本书出版后,我每天都在签字,有读者签名甚至是为了留给自己两岁的孩子,让孩子在长大后可以读这本书。为前辈留史是我的责任,好书能够打动人也能传播正能量,很感谢译林出版社团队对本书做出的贡献,将敦煌的精神和力量传播给了更多的人。希望译林出版社在未来出更多的好书。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期待译林出更多的经典好书,推动人类的进步
没有译林就没有《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我在年做访谈时,樊锦诗先生的这本书只是作为学术计划,列入人文大家系列的选题。在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