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私信问:“小编,一本书是怎么来的呢?如何形成的?”小编今天就跟大家普及一下,一本书是如何诞生的,从一个稿件到一本书需要什么样的过程。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一本书的操作流程。
一本书的来源在哪,我们怎样去操作一本书,首先是“选题”,那么选题又从哪来?大概就分为以下几种:
策划约稿:策划编辑根据市场分析,会按照自己的判断、思路做一个选题策划案。如果选题通过,就是找合适的作者约稿。
作者投稿:投稿就是作者主动投过来的稿件,策划编辑从中挑选可以出版的稿件。
编辑审稿:责任编辑对作者提交的稿子进行详细审读。
选题立项:选题立项包括一本书的基本信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字数、图片数量、类型、卖点提炼、读者定位、市场分析、同类书对比等等。
签订合同:选题立项之后,编辑就会和作者按照约定进行签约。
选题申报:责任编辑将选题的主要情况上报新闻出版局,等待新闻出版局的选题通过与否的通知,这个时间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稿件处理:作者交来的稿件里面是有很多逻辑、单位、图表、地域名、典故引用、文献出处等方面的错误的,这些错误要在编辑人员手里消灭至最小。内容必须在不涉及敏感词语,不违反出版条令基础之上,内容不需要调整之后,编辑就会逐字逐句进行审读工作。
美编排版:编辑把文件发给排版人员,根据书得内容,和排版协商这本书的版式、字号、字符间距、篇章页、书眉等版式。
责编发稿:责任编辑在认真读完稿件内容之后,填写发稿单。
三审三校:排版工作完成,会对稿件内容进行三审三校。原稿由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副总编)终审。书稿发排出样时,先由照排人员毛校,然后出初样,送校对室校对。校对人员对初样一般是一校、二校连校(由不同人)。初样经两校后,称为“一校样”。一校样经照排人员改样后出样,交校对室进行第三次校对。按照《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规定,校对人员第三次校对后,责任校对应负责校样的文字技术整理工作,监督检查各校次的质量,并负责付印前的通读工作。终校样经照排人员“灭红纠错”后出的新样,就是清样。主要针对的是错别字,语句通顺,标点符号,体例设计,版式制定,内容逻辑等。要求错误率在万分之三以下。
封面制作:在审稿,申请书号期间,编辑就要针对这本书做封面文案了。主书名、副标题、封面宣传语、封底文案、前后勒口文案。编辑都要进行周密的思考与策划。这些工作做完,才会找设计师给做封面。编辑要和设计师沟通设计风格,尽可能提供参考的图书等。在封面确定后,先打数码样确认,腰封和扉页和这个是配套的,编辑要进行审查错别字等。
获取书号:等出版社批发的书号和CIP数据。
内文出片:编辑对书稿进行印张核算,对目录、页码、书眉、页面格式等核对,确认无误之后做出片文件发给出片公司。出片公司送片子给编辑,编辑在拿片子在纸稿上一页一页核对,确保无误。
印制工作:填写印前印刷单,必须确定确定印张、印数、腰封、色种、工艺、用纸等。这些决定书得大小、尺寸、厚度以及成本。开本常见的为16开32开这两种。印张单位是1.0.5.0.25三种,以8个印张为例,你会看到8,8.25,8.5,8.75的印张数。尺寸是书得长宽厚度。色种分为单色、双色、四色三种,色种越多,成本越贵。纸张分为:轻型纸、胶版纸、铜版纸等等。最终经各方签字后,将出片样发到印刷厂开始印刷。封面和内文的片子不一样,一般也是由不同的印厂印刷。
发行图书征订单:给发行人员提供书的基本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图书卖点、媒体评论、名人推荐等等。一切有利于这本书的卖点都要写明。目录、样章、出版社、分类等最基本的信息。地面渠道和网络渠道准备的不同的资料,网络渠道信息需要全方面完善,尽量详细,尽量多提供内容,包括书得内页,图片,电子海报,封面格式等等。
到这儿,一本书算是差不多完成了。一本书的整个流程走下来,一般是要3—6个月,3个月几乎是最短的周期,如果中间环节有一样出现问题、拖延等,整个周期就会加长。一本书从收稿到作者拿到样书,至少要在十几个人、几十个环节里转来转去,其中涉及到策划编辑、文字编辑、校对、排版、设计、总编室、出版社、印制、发行、营销等。
河南人民出版社成立于年5月
哲学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