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此前盘点了中国31个省市区最好的5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位居北京市最好大学第五名。如今的北京师范大学不仅仅只培育优秀的教育人才,还是一所一流的综合性大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百年名校,源远流长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年、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年首批进入工程建设计划,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并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同年十五期间,进入国家一期工程建设计划,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年,珠海校区正式获批,并于同年九月开始招生,北京师范大学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形成。
名师云集,桃李天下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校本部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92%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16%的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学历。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4人。
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2名(其中双聘院士14人):王梓坤、孙儒泳、刘若庄、郑光美、陈木法、方维海、杨志峰、傅伯杰、戴汝为、张新时、王乃彦、刘鸿亮、刘昌明、林学钰、王永炎、候立安、安芷生、吾守尔.斯拉木、李京文、周卫健、欧阳晓平、johnchargescrittenden。
现有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6人:顾明远、刘家和、林崇德、黄会林、王宁和瞿林东。
拥有多位明星导师:莫言、余华、康震、于丹、陈一冰、何可欣……
学科强劲,百花齐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年,学校11个学科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年一级学科评估(第四轮)结果,北京师范大学6个一级学科获评A+。年共有14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总论为最先进入世界前1%的三所内地高校之一。QS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京师范大学共有22个学科上榜,14个学科进入世界强。
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一。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以及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现有39个学科,涵盖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
科研领先,硕果累累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十三五期间,学校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CSSCI论文5千余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五(截至目前数据库数据);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获奖55项(已公示);第十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0项,位列北京市第三,一等奖以上获奖数并列第一;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27项,获奖总数及一等奖数均位列全国第一。
北京师范大学是自然科学研究殿堂,十三五期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合集项,获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及课题项,省部级科研项目项。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17人。获批国内专利合计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项。
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近五年以学校为第一单位发表的SCI论文余篇,EI论文余篇。
全球视野,开放格局
为扩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推动校园国际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与海外知名高校开展的校级、院级学生交流项目多达个,遍布美、欧、亚、澳四大洲,为本科生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海外交流平台。交流合作形式包括交换生项目、访学项目、双学位项目及短期项目,其中访学及短期项目中有根据学校培养方案实施的定制项目。
年学校留学生规模及学位生比例居全国高校前茅,在校长短期外国留学生共余人,来自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学历生占长期留学生的比例达到近80%。赴境外学习交流的学生达人次,其中本科生人次,研究生人次。
设施先进,配备齐全
北师大图书馆始建于年,是全国领先的高校图书馆。现有馆舍总面积3.9万平方米,由一个主馆、7个分馆和学科资料室组成。截止年底,图书馆藏有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等在内的印本文献总量达万余册,电子图书万余册,电子期刊11万余种,学位论文万余篇。图书馆现藏有古籍线装书3万余种40万余册,善本古籍余种,宋元刊本逾30种,多为国家一级文物,馆藏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高校中名列前茅。图书馆实施全开架、借阅藏一体化服务,提供自助选座、自助借还书、自助存包、自助复印打印等便捷的自助服务。
学校全网覆盖,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成了万兆主干出口、双万兆核心环网、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IPV4/IPV6双协议的校园网,无线网络随处可得。学校公共机房还提供0余台公用上网计算机。
学校云存储师大云盘,可轻松实现师生、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管理与分享。公共正版软件下载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校园卡全面支持校内食堂就餐、超市购物、校医院就医、图书借阅、考勤报道等,提供多种自助服务,真正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用,一卡在手、畅享校园。
奖助完善,精准资助
北京师范大学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奖、贷、助、勤、补、减、免相结合、多种方式并举的学生资助体系。
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后都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而影响学业,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学校设有国家类奖助学金3项,学校类奖助学金12项,社会类奖助学金25项。针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年均实施各类资助项目共34项,资助力度居全国高校前列,全方面多层次的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应助尽助;同时,学校出台了勤工助学、生活补助、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多项措施全面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和生活困境。年学校近两百人获得奖学金,发放奖学金数量高达百余万。
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城市在个人发展、文化熏陶、视野开阔、资源积累等众多层面对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位于二三环之间,所在的海淀区经济总量位居北京各区县首位,名胜古迹众多,高校云集,科研机构集中。双一流高校中距北京城中心最近,利于接触北京的文化资源,感受北京的繁华。
交通四通八达,学校大小九个校门外分别设有十余个公交站点,可直达天安门、鸟巢、颐和园等;周边有牡丹园、积水潭与大钟寺三个地铁站,在建的19号线将于今年开通,届时新增北太平庄站。
文化纷呈、活力四射
以美育人,尽展青年昂扬风貌,学校持续举办校园歌手大赛、一二·九合唱比赛、毕业生晚会、校园短视频大赛、文化创意产品大赛,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号乐笙辉民族室内乐团和交响管乐团专场音乐会,举办金声四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场音乐会,参加央视时代楷模节目录制,组织学生赴英国、印度等过交流演出等。
强身健体,锻造青年坚卓品质,学校持续举办太阳杯足球赛、明月杯篮球赛、星星杯排球赛、银河杯乒乓球赛,环球酷跑等品牌赛事与活动。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京师杯学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留学生文化节、师大电影院、配音大赛等系列高品质校园文化活动。
百年师大,砥砺芳华!北师大等你扬鞭起航,乘风而来,这里有你向往的大学生活,孕育着英雄梦想;这里或低调沉静,同样饱含着青春澎湃;这里,会实现你对大学所有的期待;这里是北师大,今年九月,我们在这里等你!
素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