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不摇晃亵渎缉毒警文学创作的价值

“文学创作要有底线,不能让英雄流泪再寒心”,1月5日凌晨,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方微博“四川戒毒”点名批评一部名为《风情不摇晃》的网络小说,同时配发了一段缉毒警察在一线流血牺牲的短视频。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一时间引起网友热议,网友普遍认为这样的作品颠覆三观,是对缉毒警察的亵渎,堪称一部“毒”小说,必须下架并严肃查处。随后,部分网络平台陆续下架该小说;出版社回应称,已了解情况,正在处理。

四川戒毒点名批评《风情不摇晃》。图据网络截图。

被“四川戒毒”点名批评,引起网友公愤的,到底是怎样一部小说?据报道,在这部小说里,女主角的父母皆因毒品而死,她的缉毒警察男友在执行卧底任务中被毒枭杀害,女主为替男友报仇,化身夜店驻唱女歌手,趁机潜入到大毒枭内部,并与毒枭谈起了恋爱,最终将毒枭送进监狱……

女主角深受毒品之害,又是为深爱的男友报仇,竟然还能爱上毒枭?虽然最后以将毒贩绳之以法结束,看似为缉毒警察复仇了,但整个小说其实是在拿缉毒警察的生命当垫脚石,是对缉毒警察群体的冒犯与不敬。在和平年代里,缉毒警察可以说是牺牲最大、流血最多的群体之一,每一次抓捕都是以命相搏。这些年来,不管是一家两代为禁毒事业捐躯的父子张从顺、张子权,还是与毒贩殊死搏斗牺牲的蔡晓东、搜捕毒贩时中弹牺牲的贾巴伍各……缉毒警察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对抗毒枭的魔爪、用鲜血捍卫警察的荣誉、用忠诚护卫着我们的平安,不容任何人诋毁和抹黑。

言情小说不是不能进行虚构创作,也不是不能涉及缉毒题材。但既然选择了缉毒题材,就该树立起对缉毒警察起码的尊重,对缉毒事业有基本的了解,在价值导向上有底线意识。脱离实际的作品不仅违背文学创作规律,更是对社会价值的扭曲。小说不是戏说,更不是胡说。小说作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小说本身面向的却是现实的世界,虚构的人物不能随意编排,虚构的情节不可以无所顾忌。那些看过该小说并发布诋毁缉毒警察言论的网友,显然受到了影响,三观开始跑偏。更令人担心的是,阅读言情小说的群体可能包括未成年人,在三观尚未完全建立的年纪阅读这样的作品,很容易混淆是非曲直。

令人吃惊的还有,这样一部胡编乱造、美化毒贩、对缉毒警大不敬的作品,一部早在几年前就遭大批网友反对的作品,居然能在正规出版社顺利出版。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的通知》,要求规范网络文学行业秩序,加强网络文学出版管理,引导正确出版导向。为什么那么多网友反馈网络平台没人管,作品又是如何闯过正规出版社的审核关?是都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导向问题,还是不觉得有问题?或是被流量和销量冲昏了头脑有意打擦边球?近年来,言情小说大行其道,其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毒小说在网络上和图书市场上畅行无阻?管理部门该像缉毒警察对待毒品一样,认真仔细查查,毕竟这个活不需要跟缉毒警一样要冒生命的危险。

“正义永远在儿女私情之上”,缉毒题材和缉毒警不能成为被消费的对象,网友的这句话,至允至当。

(原标题:快评丨《风情不摇晃》亵渎缉毒警!文学创作的价值基座不能摇晃)

来源:北京晚报实习记者张悦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huxingye.com/tdgts/16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