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司令以为这是一本哲学或者随笔之类的书,作者艾力这个名字也像是一位……朝阳区仁波切。其实这本书大约在年火起来,看到这种标题(手动撇嘴),翻了翻没有读。当然,后来我在“奇葩说”里看到艾力,然后又听他介绍了自己的34枚金币时间管理,才想起来这本书,才把本书作者艾力和“奇葩说”里面的艾力对应起来。这……反差其实是有点儿大.
它既不是哲学书,也不是散文随笔,它其实是一本励志书(这倒是符合艾力在“奇葩说”里面暖男的定位)。呃,也不全是,书里还是有一些实际的经验和方法的,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励志。有艾力这样的大IP言传身教,这本书倒也能给人以一行鸡血,读完之后马上行动起来下载一个34coins,鼓励一下自己激动的情绪。
次的感动,不如一次行动。
意志力不够?可能是方法不对。
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l)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在实验中,小孩子有两种选择:要么立刻吃到1个棉花糖,要么15分钟后得到2个棉花糖。
经过20年的追踪调查,他发现,当初选择等15分钟拿到2个棉花糖的孩子,基本在任何方面都要优于迫不及待就吃掉糖果的孩子。因此,人们得出结论,失败的人更难抵制诱惑,而其根源就是意志力的缺乏。
ChangeAnything的作者重复了这个实验。最初,只有1/3的孩子能坚持15分钟。
然后,作者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调整,在实验前先教孩子们一些技巧,例如转移注意力等。结果能抗拒诱惑的孩子多了50%。
咦?原来这个是有方法的啊!那这样说起来,戒烟失败、减肥失败、学习不行是不是我都可以把锅甩给意志力呢?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坚持某个计划后,只是简单粗暴地将其归为自己意志力薄弱,一方面痛恨自己,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无可救药。而实际上,对任何人来说,意志力就像一个人的精力一样,都是有限的。“坚持就是成功”的实现,除了意志力,更需要配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成为那10%的人。就像后面的实验一下,只需要学会了这些抵抗诱惑的技巧,我们的“意志力”是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在《好好吃饭,无需自控力,三观最正的瘦身指南》里面,作者给我们指出了很多不需要意志力就能够让我们“不知不觉”中瘦身的方法:比如只需要把桌上随手可见的零食收拾到离自己2米远的柜子里,就可以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少吃一半的零食。所以,我们做事情是有方法的,你非要在一个无数诱惑的地方读一本艰涩难懂的书我也不反对,只是这样子你会消耗更多的精力而成效不如在自习室或者图书馆学习同样的内容来得更大罢了。
能力有限?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自身局限而不自知。
艾力在新东方招聘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个人:这位老师形像不算太好,大部分人的意见是她的外形不太适合当中学老师。教师面试的流程是一轮笔试加三轮面试,第二轮面试要试讲。她的试讲表现并不出众,但是当天晚上艾力收到了她的邮件,那封邮件里不仅详细地分析了自己讲课的问题,还将49个试讲人身上的优点一一记录了下来。之前我面试过的几百人里,从来没人做过这件事。虽然她不是最优秀的,但是能够意识到自身局限并愿意为之改变,这让我看到了她自我提升的可能性,因此我给了她这次机会。工作后,每一周她都主动给我发邮件总结当周的工作心得。一封封邮件看下来,她在一点点进步。在那年的老师评分中,她排名第一,成为了一名学生喜欢、领导认可的优秀老师。
另外的一个例子是与两位外国友人相约出游,约会的时间过了两个小时他们还没有出现,大家饿着肚子终于等到了这两位,但他们一点都没有抱歉的意思。对大家说“出来玩就是要开开心心的呀!”看着他们完全不知错,不知道自己影响了别人的样子,艾力想到了那个大声夸自己班学生,而不顾老师感受的自己,以及很多类似时候的自己。
“不要让事物等到不可挽回的时候才开始采取行动,这是智者的行事谏言。”“别人认为你有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只有赢得别人的心和好感,他们才会褒奖你。”我开始真正意识到,那个曾经自恃专业能力强,教课受学生喜欢就无所顾忌的自己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人应该适时闭嘴,在合适的时候说合适的话;始终应该保持低调,再有成绩也不该急着去展示。
没有方向?找到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想寻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借助的工具有很多。我认为最科学的是“盖洛普优势识别器”,它是在充分的数据支持与统计学原理上获得的。司令用了这个识别器,现在出了2.0版本,下载详细分析结果需要收费,9.9元,分析得还算比较准确。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工作起来更加顺手更符合你的心意。下载完之后我没有打开那个pdf的文件,今天想仔细分析一下,发现它竟然只有第一张图……(请慎重付费)
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
终于说到了艾力的成名作品: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这个时间管理方法强调的是把全天的时间划分成睡眠时间和非睡眠时间,睡眠时间占7小时,非睡眠时间占17小时。艾力把非睡眠时间的17小时按照每半小时一枚金币分成了34个半小时,也就是34枚金币。
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就是通过记录你每天的这34枚金币的去向来管理你的时间。其本上全天的时间可以分为五类,这五类可以概括生活里所有的事。
${{0}}$
第一类是尽情娱乐时间,就是高效地玩,无负罪感地玩,用蓝色来标记。比如说和朋友聚会,和另一半约会,和任何人做开心的事情都可以这么去标记,我也会把自己锻炼的时间放到这一类。有些时候读书看电影我也认为是高效地玩。记录这类时间最大的意义就是告诉自己,你每天也可以有不少时间活得很开心的。
接下来,是休息时间,包括睡觉的时间,我把自己一个人吃饭的时间也标记成休息,包括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也标记成休息,毕竟这段时间我们没有跑,也没有累得满头大汗,偶尔我也会在路上听听音乐或看看电子书。这些时间都标成绿色,一眼看到这些绿色时间,就知道今天为自己积攒了足够的能量。
然后,是强迫工作的时间,用橙色标记。比如说大学有些课你不想上,但是不得不去上;工作的有些会你不想开,但不得不去开,你可以标记成强迫工作的时间。这个时间是非常主观的概念,在过去的一年,我学会把强迫工作时间压缩到最短。很简单,如果这个工作我不想去做,但人又必须到场,我就会在脑子里想些计划,做些有益的思考。这段时间就巧妙地转化为高效工作的时间了。
再往下,就是我最喜欢的高效工作时间了,包括高效地工作、看书、学习,任何能产生价值的时间都标记在这里,用黄色来表示。
红色最可怕,是拖延的时间,做些没意义的事,比如在朋友圈自己给自己点个赞,早上在床上赖上半天床。我不是说我不睡觉,我晚上睡6个小时,中午睡1个小时,睡眠时间是足够的。但有些朋友,他可能早上7点醒来,但在床上一直赖到10点,最后躺到头疼才起来。这段时间可以标记成拖延的时间,因为你什么都没有干。拖延的时间,包括本来说好了出去玩3个小时,但不知不觉玩了6个小时,多花的3小时没有什么意义,这种时间你也要果断标记为拖延。任何你认为没有意义的工作,都标记为拖延的时间。
这么一来,每一天的时间五颜六色会很有趣,你也可以进行计算。
好消息是,你不需要一个一个自己数格子,通过下载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的APP,它可以帮你分析时间。有些时间并不是从整点开始的,比如8点15分到8点45分做了一件事,采取的方法是类似化,约等于化。记录成8点到8点30分做了这件事。没关系,你只要有个大概的记录就可以了,关键是要坚持,而不是去过分在意细节。
每周记录完成之后,我都会进行一个反思,把每周做的有意义的、傻的事情记下来。比如我会记录每周看过什么书、什么电影以及印象最深的5件事——这5件事是这周相对来说最有意义的,记下来会相当有收获。
我试用了这个app几天时间了,感觉做得比较简陋,也没有太多的功能,记录时间还是推荐atimelogger……艾力这本书就权当是一看吧。
作为硬核励志的大暖男,艾力的书读起来不算很枯燥,也比较符合鸡汤的定位的一本书。这里原文引用书里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好了: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教导人要学会找苦吃,体验艰难。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都有一定的斋戒行为,让人在物欲横流时不要迷失自我。穆斯林的斋月在回历每年9月,在这30天里,从太阳升起到太阳下落这段时间,封斋的人都不能饮食和进水。一直等到日落黄昏,人们才能进餐、吃东西。我想,斋月就是让大家体验到曾经生活的不易。经历了一天的不饮不食后,当我们再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的时候,对于世界、对于生活,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感恩和珍惜。
年冬天,我去外地录制一档电视节目,深夜到达节目组指定的酒店,住进房间,发现空调坏了,无法供暖。这是酒店的最后一个空房间,附近也没有别的酒店可换,我就在冷到冰点的房间里抱着被子睡了半宿。第二天,高烧,照常早起录制节目,好在观众没有看到我的疲惫,硬撑着录完节目后,医院打了吊针。后来有朋友问我:“这是节目组的安排不到位,你为什么一点也不生气?”我的回答是:“我经历过更糟的,这算什么呢?”在人生的每一个难点,笑一笑,说一声——这算什么呢?
是的,笑一笑,说一声:这算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