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行业40年专访王名重新理解基金

北京湿疹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5.html

导读:

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自年中国内地最早的基金会成立以来,中国基金会已经走过了40年征程。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将以“迈上新征程的中国基金会”为主题,于11月22日—24日在线上举办。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报名预约线上参会。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我们将立破并举,守正创新,立足过去的发展历程,走好行业未来的每一步。近期,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CFF)秘书处联合长青图书馆,共同开展“中国基金会行业发展40年与新征程”系列专题,呈现基金会在中国发展40年的历史,探讨行业40年来的价值与思考。

本期发布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在专访中分享的内容。他自年成立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长期从事NGO和公益慈善领域的研究,并积极参与政策和制度的推动,见证了中国公益20多年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逐渐形成。他认为,应该重新理解基金会,不能简单定义为公益或非营利;现代基金会的核心是留本用息,本质是通过公益让财富实现永续。

“中国基金会行业发展40年”专题得到鄂尔多斯市聚祥公益基金会的支持。(点击此处查看本专题)

▲本文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我不是做实务的,我一直做研究。从年开始,我们成立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长期跟踪这个领域,我们就想搞清楚在实践中发生了什么,谁在做这些事情,有什么样的影响,改变了什么。包括从政策和制度上怎么样去更好地推动,这是我们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做的事。

现在实践已经起来了,跟早期真的不一样,很多年轻人参与,像一些机构、各种研究团队也起来了。我们有一个《中国非营利评论》的刊物,一开始做的时候稿源很缺,现在不仅不缺稿源,大家的研究也挺深入,年轻人的研究做得相当不错。

从术的层面,公益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现在更多地在着手一个新的人生规划,希望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ushuxingye.com/tdgts/148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